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仍弱--2021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
时间:2021-12-1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事项:2021年11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2.6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8.5%。

直接融资带动社融回温

2021年11月新增社融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7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6163亿元。1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1%,高出上月0.1个百分点,排除基数因素后,两年平均的社融增速持平于11.8%。

11月社融增长的拖累因素主要是表内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288亿元、多减803亿元,贷款需求不强或是“宽信用”的一大拖累因素。支撑因素主要在直接融资项目,政府债、企业债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158亿元、3264亿元、523亿元。地方专项债加速发行对社融的拉动作用凸显,城投债净融资额也随之放量,创7月以来最高;地产债虽结束了7月以来的净偿还状态,但仍以借新还旧为主。

具体地:

表内融资:1)11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同比少增2288亿元,较2019年同期亦少增633亿元。2)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34亿元,同比少减313亿元,仍处于2018年以来同期高位。

表外融资:1)11月新增委托贷款35亿元,同比多增66亿元,近3年同期首次转增。2)新增信托贷款减少2190亿元,同比多减803亿元,压降幅度创3年同期新高,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信托贷款压降节奏仍快。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83亿元,同比少减242亿元,表外票据的压缩较2020年同期有所缓和。

直接融资:1)11月新增企业债券净融资4104亿元,同比多增3264亿元。11月城投债净融资额明显抬升,或与基建项目加速落地、地方专项债项目配套发债有关;房地产债发行与到期量基本持平,相比7月至10月的债券净偿还边际改善。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94亿元,同比多523亿元。3)政府债券净融资8158亿元,同比多4158亿元,也是过去3年同期最高,主因年末地方专项债错位发行。

企业有效贷款需求疲软

2021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与2019年同期分别少增1605亿元、1200亿元;贷款存量增速同比增长11.7%,相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11月信贷同比少增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与居民短期贷款的拖累,而居民中长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同比上量。居民户呈现中长期贷款增加而短期贷款减少的特征,既与房地产按揭贷款加速推进相关,又侧面体现出居民消费意愿的疲弱,“双十一”的季节性消费提振效应偏弱。企业端的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均显疲弱,增量主要源于票据融资,体现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银行或在以票据上量冲抵信贷投放额度。

具体地:

居民户: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517亿元,同比减少969亿,或因疫情反复、双十一季节性消费提振效应弱于往年,居民消费意愿依然不强。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5821亿元,同比多增772亿,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超过45%。10月中下旬以来,央行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此前积压的按揭贷款被加速推进,对近两个月的“稳信用”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企业端:1)新增企业短期贷款增加410亿元,较去年同期与2019年同期分别少增324亿元、1233亿元。2)新增票据融资1605亿元,比去年同期继续多增801亿元,今年4月以来企业票据贴现持续处于高位,这种融资形式被企业更多采用,可能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链偏紧(下游企业盈利增长疲软)。而7月以来银票转贴现利率开始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至今未见明显修复,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不足,银行以票据上量冲抵信贷投资额度。3)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34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与2019年同期分别少增2470亿元、789亿元。尽管央行9月推出了3000亿支小再贷款额度,但从9月和10月数据来看其效果尚不明显,未能抵消房地产贷款下滑带来的冲击。2021年12月以来,银保监会表示将“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央行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应正是基于贷款需求疲弱所作出的政策加码。

M2与社融增速差略有扩大

11月M2同比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8.5%,与社融增速的差值略有扩大。11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14万亿,同比少增9612亿元;存款余额增速下滑0.5个百分点至8.6%。从新增人民币存款的结构看,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增加7308亿元、9451亿元;财政性存款、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或是M2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财政存款方面,11月减少7281亿元,体现出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大量发行后,11月相关项目的支出有所提速,或意味着年底地方专项债开始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方面,11月压降了257亿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滞留情况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11月M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3.0%,连续9个月下行后出现反弹。或因财政存款加快支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为通畅,非政府部门现金流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从绝对水平看,M1仍处近五年以来的绝对低位,企业部门境况有待改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