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高手思维
时间:2021-12-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上游思维=治未病+掌控感

下游思维,是在问题出现时迅疾做出反应;而上游思维,旨在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发生。

比如教小孩子学游泳就是防止其溺水的一种上游策略。

上游行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会涉及系统性的思考:因为政府意识到了存在溺水的风险,于是便采购了救生圈,部署到紧急情况下随时可取用的地方。

与之相对的是,一个男孩在水上乐园的游泳池里挣扎,他的父亲见状赶忙跳下水救儿子,这就属于被动应对。

上游行动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是对自主权的一种宣告:我不必受这些力量的支配。我可以控制它们。

那些“很重要不紧迫”的事,才是提升持续效能的根本所在。

对于个人来说是学习、健康、人际交往等;

对于企业来说,是战略制定、人才梯队打造和研发等。

相反,如果我们被困在下游,这些上游问题的恶化最终将变成“很重要很紧迫”的问题。

比如,频繁生病、焦虑抑郁、关系危机……使得我们应接不暇,最后陷入恶性循环,离上游越来越远。

打破3个思维惯性

通往“上游思维”的道路有重重阻碍。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眼下紧急事项的关注是人们思维的默认功能。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多人更多时候是在下游徘徊打转,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也不例外。

要想向上游挺进,就要走出“隧道”,打破这三种局限性思维:

无视问题:我也没有办法

“我能怎么办呢?这是无力改变的。”

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无视问题”现象,即相信问题是自然而然的或者不可避免的,超出我们的可控范围。

如果根本看不到问题的存在,就无法解决问题。哪怕灾难临头,这种无视也会导致消极被动。

要想摆脱“无视问题”的囚笼,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意识到,你已经把不正常的现象当成了正常的。

“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呢?”对现实的不满播下了进步的种子。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圈子: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吗?寻求到认同——“这种现象是有问题的,我们也这么觉得”——便有了力量。

紧接着就会发生非凡的事情:人们自愿承担责任,去着手解决那些并非由他们自己造成的问题。

缺乏责任心:关我什么事

上游行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尽管事关重大,但它并不是必需的。救援、应对和反应这样的下游行动是义务要求。

但上游行动却完全出于自愿,并非强制要求。

按照自己是唯一责任方的视角,可以帮我们找出可行的“切入点”。

不要问“不能让别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而要问“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么做可能会帮助我们克服冷漠和自满,看到一切可能性:“我选择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出于要求才被迫行动,而是因为我有能力解决,也因为这个问题值得解决”。

隧道模式:我现在没时间处理

当人们疲于应付诸多问题时,他们就不再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们的眼光会变得狭隘,缺乏长期的规划,也不会对各个事项进行战略上的优先级排序。

忙着挖隧道、局限于隧道视野的人是无法进行系统性思考的。他们不能预防问题,只能疲于被动应对。

隧道视野不仅仅是穷人专属,缺乏足够的时间也会导致视野狭隘。

那么,怎样才能逃出隧道呢?我们需要“偷懒”。这里说的“偷懒”是指留出一部分时间或资源专门用于解决问题。

“偷懒”并不是指无所事事。相反,它给大家留出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员工可以走出隧道,思考系统层面的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是“营造紧迫感”,利用挖掘隧道的力量。与其试图逃离隧道,我们不如试着利用这种狭隘视野所带来的超强专注力。

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截止日期时,有谁不是处于效率和动力的巅峰呢?截止日期为任务人为带来了紧迫感。

刻意培养上游思维

要想完成一项上游行动:

第一,我们必须学会团结合适的人;

第二,必须找到抓手,推动系统性变革;

第三,必须尽早发现问题;

第四,必须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衡量成功——避免“幽灵胜利”和意外后果;

最后,还必须考虑资金来源:如何找到愿意为预防措施买单的人。

团结合适的人

第一步是“包围问题”——招募拥有共同目标且涉及各方面的人员和组织。

比如,冰岛曾经为了解决青少年酗酒的问题,集结社会各界人士来研究对策。

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学校、警察、家长、青少年、歌手/音乐家、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冰岛各地市政府、私营公司、教堂、医疗中心、体育俱乐部、运动员、媒体工作者,以及国家烟酒专卖局。

要想团结合适的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广纳贤才,维持一个强大的阵营。

同时,核心团队成员的选择应该更具战略性眼光。

要想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往往需要在散兵游勇之间进行一种全新的整合。

这意味着,你需要吸引那些能够从各个关键角度全面解决问题的人。

你还需要一个意义重大、令人信服的使命,一个让大家哪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