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类资产如何配置?结构性机会中细节定成败
时间:2021-12-0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2大类资产配置红宝书

2021年行将结束,疫情反复、能源短缺、限电限产、地产调控、通胀压力等是这一年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

这些因素此消彼长以及宏观政策目标侧重点倾斜的背景下,2022年的经济走势将出现哪些特点?各类资产价格又将呈现何种走势,对大类配置会怎么指引?

近来,上海、杭州等地出现散发新冠疫情,提示着疫情风险并未远去。在2022年乃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疫情无疑仍是影响经济表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回顾近两年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不确定性因素非常明显。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遭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但在中国政府强力有效的管控之下,经济增长率先修复。而进入2021年以来,上述多重因素又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压力,经济增速在下半年放缓,2021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经济增长跌至长期路径以下。

进一步拆解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几大鲜明特征,其一,由于疫情反复、暴雨汛情以及限电限产等因素作用下,全年供给端都承受较大压力,后期出现较为明显的通胀压力。

其二,地产调控持续收紧,市场出现以部分房企为代表的信用收缩系列问题,信用风险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其三,出口表现亮眼,支撑经济增长。2021年,中国率先回复经济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出口累计同比增速达33.0%。

在这一宏观环境下,2021年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2021年宏观经济:修复中显现下行压力

首先看股票市场。权益市场这一年最大的走势特点是,压力和机会都非常鲜明。从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表现来看,伴随经济压力逐步显现,PPI持续高企。这些股指出现了一季度下降、二季度上涨、三季度再度下降的反复走势。

不过与此同时,结构性机会也十分明显。2021年,政策红利催生的结构性机会明显,随着双碳目标、绿色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及供给冲击导致工业价格上行,能源相关板块出现大幅上涨,并且上涨趋势贯穿全年。三季度,申万采掘类行业指数、申万新能源发电指数单季分别上行36.6%、46.1%。

再看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表现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紧密相关,年初利率出现一波上行之后,随着中央表态“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以及全球又一轮疫情升温,利率在一季度出现了先上后下的一轮过山车,但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美债收益率下行、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利率维持下行或震荡。

从2021年到2022年,疫情反复、能源革命、地产调控、债务问题、信用风险等等这些过去几年中影响甚至主导着经济运行的因素仍将持续发挥作用,它们对2022年经济运行产生作用的力度和方向如何?除此之外,市场共同关注的因素还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中国政策如何应对等关键问题。

2022年预判:哪些领域稳定增长

央行行长易纲今年9月发表的《中国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在5%-6%区间。2021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已经显示出较明显的压力,三季度GDP增速回落到4.9%,也就意味着宏观经济运行在潜在增速以下。考虑到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与疫情反复以及限电限产等短期因素有关,以及党的第二个百年的开局之年,政策层面可能更倾向于稳增长。因此预计,宏观经济在2021年有可能出现筑底企稳,2022年保持稳定增长。

相对而言,疫情影响依然是2022年经济运行的一大因素,但将越来越可控,经济可能延续平稳恢复的总基调。

受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是消费,按照疫情偶有复发但越来越可控的逻辑出发,在2022年,消费有望持续恢复至潜在水平,但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未下降,只是在疫情期间有所压制,因此预计2022年消费有进一步抬升的空间。

房地产的风险可控,2021年下半年,在房地产融资持续收紧之下出现了以部分房企为代表的市场信用危机事件,房地产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而2022年房地产风险如何也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当前趋势来看,在地产风险较紧张之后,前期已经出现针对按揭房贷、开发贷的松动迹象。因此,房地产总体上仍是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总体呈下行趋势,但是调控尺度大概率不会进一步收紧,中国经济因房地产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将更低。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高新技术是长期的政策导向,预计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的趋势在明年有望延续,从而带动202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整体保持在较高的景气区间。

进出口方面,出口景气是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2022年,随着海外疫情控制和经济企稳,海外市场供需缺口有望恢复,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可能有所降低,因此预计2022年出口表现相比2021年将有明显放缓。

此外,2022年的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比如共同富裕成为时代主题,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目标,重点强调第三次分配,以及对服务业部分行业的整肃为代表的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等。

再比如,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能源革命,煤炭消费增长将进一步受限,风电、太阳能发电势必进一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