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总部企业“争夺战”在国内各大城市间愈演愈烈。这些极具企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市场主体,选择一座城,便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直接肯定。
因此,总部企业的“城市投票”,也间接诠释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投资环境、人才基础、产业配套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竞争力。
纵观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外,新一线城市间的“第二总部”竞争十分激烈。其中,杭州得益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总部经济发展条件与环境。
在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历年来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中,杭州一直处于第Ⅱ能级前列,仅次于第Ⅰ能级的北上广深。经过多年沉淀,杭州已具备较为突出的总部经济实力,为当前大力推动总部企业来杭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百强榜单来看,2021年杭州共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五。中国民企500强有36家,连续十九年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另外,杭州还有近全国总数1/3的浙商500强企业。
当前,杭州提出要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而发达的总部经济也是杭州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之一。未来杭州目标打造“全国总部经济引领发展样板城市”。
杭州的“雄心壮志”背后,具备了哪些重要的总部企业发展条件?展望未来,杭州又拥有哪些总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支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走访了多家在杭总部企业,尝试梳理与总结杭州发展总部经济所构建的综合支撑体系,以及这座城市正在迎来的发展新格局。
沉淀“软实力”,培育扎根型总部企业
记者注意到,与上海借助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不同,多年来杭州以培育在杭企业总部为基础,同时注重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来杭投资。在杭州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中,注重政府服务、政策环境等产业培育的“软实力”,成为杭州打造总部经济,培育扎根型总部企业的核心抓手之一。
在钱江新城商务区,这里众多总部企业集聚,其中不少企业来杭时都属于“成长型”,后逐渐发展为辐射全国的企业总部。这其中,杭州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园林”)、中天控股集团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今年3月,杭州园林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2003年该企业在原杭州江干区落户,在杭18年,杭州园林实现了从一个初创企业发展为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企业的“蜕变”。
回顾多年来企业在杭的发展历程,杭州园林董事、总裁张炎良告诉记者,一路走来,杭州园林的不断成长不仅受益于杭州城市的美誉度高、市场化开放程度高等天然优势,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主动作为,尤其是在跟踪服务与企业互动这些领域内发挥实质性作用。
对此,中天控股集团也深有感触。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世纪初,中天控股集团将总部从浙江东阳迁到杭州,当时除了看中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对企业和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外,还对杭州的政府服务、政府效率,以及政府契约精神印象深刻。
“杭州新经济发展快,政府服务效率高,这将是一个正反馈的效应,能够为城市总部企业发展形成更好的人才基础、产业配套与发展环境。”该负责人表示,杭州有竞争力非常强的政府服务能力,和谐稳定的政企关系,这些“软实力”所构筑的产业环境与政策配套,实质是总部企业发展的关键所需,也是杭州打造总部经济的重要竞争基础。
在记者走访的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早在2012年当地便成立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如今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验区建设,四季青街道已经建成了一支由40余人组成的“D小二”专业综合服务团队,通过完善“数智新城”“亲清”驾驶舱为企服务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入驻全程代办、商会资源交流、人才科技培训、创业就业辅导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基本上各行各业的百强企业中,都有在杭州崛起的。”钱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杭州在培育民营经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成果也十分突出,这些沉淀的经验与能力使得杭州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总部企业。
目前杭州围绕总部经济正不断加强政府主动服务的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为未来有机会成长为总部企业,以及在杭的总部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例如,为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钱江新城正在大力推动“杭州金融城产业联盟”建设,未来将有效提升区域内金融总部企业在政策配套、企业互动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铸造“硬实力”,拓展招引新局面
在当前杭州大力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路径中,构建包含产业环境、土地资源、产业平台等具有充分竞争力的“硬实力”,既是杭州当前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优势,也是其未来培育和招引总部企业的关键所在。
今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与杭州区划调整后的新拱墅区签约,将在杭建立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今年下半年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借势杭州智慧医疗产业布局,阿斯利康计划在杭州打造数字化医疗创新中心,利用当地先进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基础和电商环境加速赋能现代医疗。”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阿斯利康杭州总部除了将承担区域业务的运营管理、药品销售等职能外,还将借势杭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