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后需关注宽信用
时间:2021-12-0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央行落实降准及时印证全面降准

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对12月3日李克强总理提出“适时降准”的迅速落实,验证了我们12月3日坚定看12月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全面降准概率大于定向降准的判断。我们认为本次降准通过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目标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稳定经济增长。我们认为降准后需关注2022年一季度宽信用稳增长,即我们持续强调的2022年一季度“四箭齐发”宽信用: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映射市场表现,由于市场之前已有预期,预计本次降准对股债影响或总体不大。后续政策利率是否下调要关注近期DR007水平。

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这是对12月3日李克强总理提出“适时降准”的迅速落实,充分验证了我们此前持续强调的“年内降准窗口仍未关闭”观点,我们在12月3日的报告中坚定看12月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概率较大,且指出全面降准概率大于定向降准,目前判断得到验证。降准的核心在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降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正当其时,而全面降准更便于各金融机构置换MLF到期量,有助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包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目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本次降准其一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二是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央行称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我们认为,通过降准资金置换部分到期MLF相比没有降准、完全续作到期MLF而言,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而利于向资产端传导,为实体部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央行披露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022年一季度需要高度关注宽信用稳增长

摘除央行宣布降准外,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召开,明确提及“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我们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随着经济回落压力加大,年底重要会议将陆续释放稳增长政策信号。本次降准意味着稳增长为当前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叠加财政政策于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地产相关政策逐步纠偏,以及新能源+逻辑下制造业投资及碳减排领域的资金需求大增,我们继续提示2022年一季度重点关注宽信用,即“四箭齐发”宽信用: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我们预测2022年一季度社融当季新增规模可达11.3万亿,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超2020年同期水平。预计11月起,社融增速将是逐步回升的过程,但当前金融数据结构不佳,仅为表观回升,质量不高,而明年一季度“四箭齐发”宽信用也将伴随数据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市场之前已有预期,对股债影响总体不大

12月3日李克强总理提出“适时降准”后,市场对降准落地已有预期,因此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对股债市场影响总体不大,仍坚持看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下探至2.8%左右,但在宽信用预期下,其进一步下行空间或较为有限,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8%后可能反弹,进入反转向上过程。

政策利率是否下调要关注近期DR007水平

对于后续降息与否,我们认为仍需关注近期DR007水平。央行对政策利率的调整往往是先动量、后动价,因此若随着央行主动供给货币的增多,DR007表现出持续明显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则央行存在降息的空间进行“随行就市”。12月初几日,DR007维持在2.1%下方较低水平,属于跨月后的自然表现,目前样本相对较短,仍需继续观察。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扰动央行宽松节奏及幅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