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位于青岛市主城核心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青岛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更是全市经济最发达的区市之一。市南区山海城一体的特色景观和别具一格的欧陆风情,是青岛的名片与象征。
“市南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守正创新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拓新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市南区委书记赵燕说,“通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城区更便捷、更温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南区以解放思想为抓手,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路径。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聚焦老城区复兴发展,优化社会保障能力,以绣花功夫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解放思想
汇聚全面起势的强大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开思想的扣子,才能迈开发展的步子。市南区让解放思想真正转化成为加快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总开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心声,逐步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下去,全力为群众谋福祉。
市南区着力于为企业办实事。基于企业需求制定“企业问题反馈解决流程图”,出台楼宇经济“强基行动”等多项政策方案,为500余家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了2.6亿元的支持。
聚焦民生保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了解百姓关心的各项民生事业,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计划200余项及重点项目工作台账10项,推进建设社区助老食堂五处,实现助老食堂街道全覆盖;完成金门路小学重建工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三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区公共机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均得到稳步推进。
通过一项目一专班精准服务,加快推进总投资1436亿元的177个重大项目,解决了多年难以攻克的“碉堡”项目。今年以来,海天中心、华润大厦等项目建成投用,湛山广场等八个项目竣工,玖禧宴会中心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纺疗改造等2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树立“区市一体化”工作格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贴合企业实际出台“双招双引”20条、惠企服务12条,企地共享区域发展红利,提升辖区“双招双引”政策的竞争力。
上半年,市南区共注册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加22个;注册资本330.79亿元,同比增长68.84%。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一个,3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三个。共引进中石化经纬、思路迪医药等区域性总部(机构)16家,实际利用内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333.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02%。
一体融合
创新政务服务协同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南区在城区面积相对固定,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城区承载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市南区行政审批大厅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入驻青岛市民中心,在山东省首创市区融合一体政务服务模式。
“市区一体化融合政务服务平台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原行政审批大厅场地狭小、停车不便等问题,更实现了场地融合、审批融合、服务融合。”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鹏介绍说。
市区两级整体联动、协同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构建后,全市企业登记档案查询、挖掘路审批时涉及树木迁移等多项市区两级事项,列入“跨层级一窗受理”改革试点事项清单,实现了让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的目标,让他们享受到市区通办带来的便利,节省了多向跑腿的时间成本。
据介绍,市南区行政审批局从群众视角出发,对办事指南中的申请要件和申请模板进行“白话”式解读和批注式备注,在全省首创办事指南“零咨询”白话攻略;探索电子证照应用改革新思路,在全省首创医师、护士电子证照“一键通办”,线上直接领取电子证照,全程网办“不见面”;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精准实施流程再造,全市首推“独任审批师”制度,73项审批服务事项分别由1-7个工作日提速至15分钟办结,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
市南区坚持“靶向”改革,发扬首创精神,从体制机制、审批方式、服务举措等方面入手,实施“微改革”“微创新”,让审批服务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效显著。截至8月20日,市南区新开办市场主体数量7689家,其中企业4607家。
党建引领
楼宇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今年,同样焕发着新生机的还有市南区的楼宇经济。作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市南区是国际化跨国企业、总部经济的云集地,截至6月底,该区楼宇入驻率近90%,在全市排名第一,拥有税收过亿元楼宇21座。高达369米的海天中心已正式启用,成为“青岛新高度”,带动了该地区楼宇经济产业升级,让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