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评价更加积极,实现良好开局
对于今年经济的总结,与去年底相比,本次会议对经济工作的评价更为积极。如2020年底的会议时,强调“付出艰苦努力”交出答卷,而本次会议提到在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时已能够“从容应对”。在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基础之上,今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会议定调“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在科技、改革开放和民生领域,本次会议还特别强调了产业链的韧性和生态文明建设。此外,相比于去年底的会议,本次会议对于经济面对的困难和风险着墨较少,可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应对心态积极,信心较为充足。
02存在稳定诉求,政策稳中求进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明年经济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稳增长诉求,如“六稳”、“六保”的提法在今年的政治局会议中首度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稳增长诉求更多地体现在“底线思维”上,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避免突破增速区间的下沿,所以经济增长相对而言会趋于平稳,难有大起大落。对于政策的定调,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态度上略偏积极。宏观政策在“稳健”的同时也注重“有效”:一方面,在延续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强调要“精准、可持续”,这或许意味着财政支出总量加码的空间不大,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相对于去年可能会有所下调;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要做到“灵活适度”,我们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中就已指出,在美联储实施加息之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将会有明显加强,我们预计,本轮货币宽松周期内或不仅仅是降准工具的运用。
03满足住房合理需求,实现行业良性循环
本次会议相比于今年年内的两次政治局会议,房地产行业由从紧的政策表态稍转缓和。一方面,对于需求端,强调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供给端,也提到要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此前地产数据几乎全线下滑,而地产政策的纠偏在融资端已经有所体现,这将逐渐从销售的下游向开工、购地等上游环节传导,虽然明年地产投资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但在“底线思维”的约束下,也不宜过度悲观。
04改革两大抓手,注重社会民生
在改革开放政策上,会议特别指出了明年的两大方向:一是区域战略的布局,要“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这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二是要素市场化的改革,指出要抓好试点工作,根据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改革聚焦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个方面,而通过改革释放红利能够增强经济的中长期动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此外,相比于去年底的会议,本次会议更加注重社会民生问题,提到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就业优先,这和稳增长的底线思维一脉相承,而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健全将会进一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区域分布,同样有助于经济中长期的稳健发展。
05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