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再次袭来,全球市场急剧震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季度听证时,谈及毒株影响以及缩减资产购买计划(taper)等话题。刚刚成功连任的鲍威尔变得更为“鹰派”,不但声称将放弃“通胀暂时论”,还明确表示可能提前几个月完成taper。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又叠加疫情波动的影响,市场将变得更为动荡。虽然收紧计划比预期加快,但在之前几轮政策刺激之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欧美央行,应对的可能是更加棘手和两难的局面,从滞涨到就业、从全球资产配置的重估到供应链层面的颠覆和改变,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可能会加速到来。
新的变异病毒再次来袭,欧美股市暴跌,这轮波动会持续多久?是否会打乱美联储加速收紧的计划?如果通胀不是“暂时的”,这将对中美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市场和政策产生什么影响?在此前涨幅较大的基础上,美股的波动是否会成为常态?研究经验显示,全球危机的结果将使得资源从更多高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向低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再配置,这会影响全球科技进步速度吗?会重新塑造产业链吗?今年以来出口一直表现亮眼的中国经济,明年压力是否会进一步上升?有什么新的增长点?中国房地产政策转型,将导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高?老百姓会买股票更多了?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沈明高的主要观点:
多重因素可能继续推动通胀走高
政策滞后性增加未来通胀治理难度
美国明年信贷政策大概率偏紧将带来溢出效应
美联储明年或加速紧缩但仍处于左右为难局面
美股未来或将呈现高位宽幅震荡走势
全球面临新一轮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
如何使资源向高效率行业配置是全球竞争本质
全球资产被重估更多资金可能边际上流向股市
股市赚钱效应取决于上市公司赚钱能力
房地产政策转型可能带来被动紧信用应尽可能控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多重因素可能继续推动通胀走高
第一财经:沈总好,我记得年初采访您的时候,您认为全球的通胀“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我们看到现在全球尤其是美国高企的通胀,确实是验证了您当时的判断。但是跟之前这个判断有没有不一样的方面,比如说通胀构成的原因?再比如说通胀持续的时间?
沈明高:是的。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通胀跟我们预料的基本一致。实际上我们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就预计今年美国的通胀会走高,当然全球的通胀也会走高。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例外主要我觉得是一个疫情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本来去年开始大家都说后疫情时期的经济,但是现在还没有进入后疫情时期,那么同样的由于疫情持续和反复,对全球的供应链的影响也超过预期,所以说这两个因素应该说要额外的再加进来。
那么总体来讲,美国的通胀可能是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央行大规模放水,我们上次也提过,充裕的过剩的流动性一定会带来价格的变化;第二点的话,当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时候,它首先会冲击的供给受限制的一些商品,主要是大宗商品。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美国的工资的上涨,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一点。美国的通胀能不能持续或者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就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延伸扩展到工资的上涨。那么我们已经看到一部分工资的上涨,而且更多的信号也显示美国工资上涨的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工资上涨在发达国家是通胀的第二个阶段,它会大大增加通胀的年限。
政策滞后性增加未来通胀治理难度
第一财经:您提到了通胀的粘性可能被低估,美国通胀是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当中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果通胀不是“暂时的”,将对中美以及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沈明高:高通胀在80年代以来在全球基本上是非常罕见的。美国最近CPI在6.2%,基本上是过去30年的新高。所以说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大家已经习惯了低通胀,如果说这次通胀超预期,那么带来的一系列的政策的影响,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我个人是觉得通胀超预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一点就刚才提到的工资上涨,第二点也需要指出的是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它政策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未来通胀治理的难度。特别是像目前的政策环境下面,更大的一个风险不光是通胀,而且还有经济放慢,所以说是滞胀或类滞胀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又非常少见。
我个人是觉得这一次经过这么几轮发达国家央行的刺激之后,滞胀我认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离我们更近。那么治理滞胀它就更加困难,因为一方面你要收紧货币政策,但另外一方面你又要想去稳增长,就有一个左右不能兼顾的困难的局面。所以说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面,我认为明年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紧信用可能是一个基本的环境。
基本上来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领先信贷周期大概1-1.5年左右,一年半。换句话说为如果说美联储现在开始收紧政策,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面,整个美国的信用环境是偏紧的,而且会持续的偏紧。那么这个情况可能会带来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