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我国需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时间:2021-12-02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网字号:T  T

12月2日,新浪财经2021年会暨第14届金麒麟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刘俏,发表了主旨演讲。

“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产业政策,通过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在整个中国不同的行业形成了一个非常密集的网络状的架构。这张密的网络里面,支撑的基础是1.5亿个经济的微观单元,这里面也出现了很多节点行业。在这样一个大的结构之下,我们的产业政策、我们的五年规划等,跟自下而上的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合在一起之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里面涌现了很多节点行业,我们看到节点行业里发生了一些技术变革、技术进步,这里面的一些产业政策、扶持政策本身产生一个外部的效应,形成对整体经济的背书效应。”刘俏说。

在刘俏看来,产业政策成功的前提在于,一方面要有数量庞大的紧紧围绕这些节点行业的经济微观单元;另外一方面,整个节点行业的出现和更替,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投资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整个经济现在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是中国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我们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已经降下来了,而其本身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之源,高质量发展本身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是连在一起。现在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真正要去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的稳健发展找到新的动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考怎么去提升或者保持我们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刘俏说。

刘俏认为,对中国而言,虽然挑战非常艰巨,但是也有一些利好的因素。比如说整个中国在进行产业互联网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化本身可能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同时新基建,也就是围绕着工业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它也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空间。

“中国制造业现在在GDP的占比下降得比较明显,但我们的制造业仍然是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29%-30%。未来保持一定的制造业的规模和比例,它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利的。同时,我们还讲到更彻底的改革开放、高水平开放、更彻底的改革举措,它能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刘俏说。

刘俏指出,中国的碳中和战略也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机遇。“要实现碳中和,会进行巨大的投资,它会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经济增长的模式、对未来的产业模式形成巨大的一个推动。”刘俏说。

在刘俏看来,现在是我们需要思考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我自己有一个判断,很可能我们是站在一个新的文明的开端。未来的30年、40年,能源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变迁。与此同时,人和人之间互动的方式,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数据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当这两个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形态。”

刘俏表示,而进入这样一个新的文明形态,需要巨量的投资、海量的投资,这些投资怎么去获得资金来源?中国经济未来的生产网络将怎么去演进?哪些行业会崛起成为未来的节点行业?

“所以,在2022开启之前,在面临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开启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思考这些问题,是我们制定宏观政策需要把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投融资体系,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防范系统性风险。”刘俏说。

刘俏指出,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一个目标跟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这种框架体系之间有没有冲突?有没有对立?

“因为我们讲到现在的宏观政策,基本上它锚定的一个重要的宏观变量是GDP,而GDP是个流量的概念,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年对国内产出的这样一个总体规模,但事实上我们从研究投资角度讲,投资它应该锚定的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成长机会、未来的投资机会。换句话讲,如果用GDP这样一个偏窄的、狭义的这个国家价值、国家能力的这样一个指标作为锚,去理解投资、理解融资的话,很可能我们得到一些结论,我们现在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了,或者是我们的投资率是不是已经很高了。”刘俏说。

刘俏表示,但事实上在面对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量的投资在新的这些节点技术、节点行业,我们大量的关键问题需要解决的背景下,我们的宏观政策到底锚定的价值是GDP还是一个整体价值的概念,这就会带来宏观政策环境、宏观政策力度完全不同的看法,如果用比较积极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在于会带来高杠杆率,带来比较大的金融风险。

“当一个国家的整体价值是远远高于它的GDP的时候,这些国家其实有非常非常广阔的宏观政策的实施空间,这种情况下,它即使信贷上升,它也不一定会出现金融风险,完全是可以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来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政策效果。但这背后可能需要一些前提,包括新增的信贷,它需要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配置到经济生活的关键行业和节点行业,同时也需要支撑这个生产网络的数量庞大的经济微观主体,这些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能够从这种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受益。”刘俏说。

在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