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片面,相对的全面
宇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时空概念。“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如果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大坐标,那么,人类乃至人类个体只不过是这个大坐标中的一粒微尘。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微细的局部。
如果我们根据一眼望出去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而就此定义人类的样子,那么,很显然这个定义是片面的、局限的,这个结论很可能导致对黑种人、白种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类产生偏见或歧视。
同样道理,财报信息及其分析结论也是片面的、局限的。绝对的片面,相对的全面。
企业没有第二个系统比财报信息更全面
很多人认为财报分析的结论是片面的,我完全赞同。不过,他们下结论的依据我却并不完全认可。
有人说,财报分析之所以片面是因为财报信息只反映了一家企业财务上的收支往来,未能涵盖公司的战略、产品、技术、研发、经营、人事、法务、行政等方方面面,所以,财报分析的结论非常局限,不足以信。
这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不了解财报信息的本质而形成的错误观念。
我毫不否认财务只是公司管理职能中的一个职能,但同样我也无法否认,一家公司的所有交易和事项都必须纳入到财报系统中加以反映,哪怕是一分钱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有所遗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全面的。甚至在企业管理中,没有第二个系统能够比它更全面。
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经营、管理、理财等等方面的活动与安排都必须通过交易或事项来完成,那么,财报信息便涵盖了所有方面的活动。
因此,以此来说财报分析的结论是片面的,很显然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是因为不了解财报信息的全面性,才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
财报信息的先天局限
财报信息从采集企业交易或事项信息方面来说是全面的,但从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说,它又客观上存在片面性或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所有的财报信息都必须以货币来表达,反过来,只有能够用货币来表达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够进入财报系统。
它的好处是方便综合与汇总,但它的缺陷是能够用货币可靠计量的资源、交易或事项却有其自身的局限,很可能并不能涵盖公司所有重要的资源、交易或事项。
比如说难以用货币可靠计量的发明创新能力、公司的政商资源、品牌声誉、祖传秘方、技术诀窍、方便法门等等。
所以,这一缺陷对不同公司的影响程度会各有不同。但不能夸大其词或一概而论,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这些局限虽然会对总体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是有限的。
如果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意识到这种影响,在结论上适当纠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正或弥补它的固有缺陷。
2.财报信息只是事后反映,而股票价格则是由未来预测所决定。
所以,财报分析的结论不能直接用于对股票的定价。但这并不是说财报分析结论对股票定价是没有用处的。
因为道理很简单,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必须基于对过去的理解。10年的财报分析固然不是全部,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所揭示出来的公司发展规律和运行轨迹对预测公司未来增长和兴衰自然会提供极大的帮助。
比如说一家公司资产规模的大小表达了它的生产能力。
所以,根据过去财报分析而编制未来前瞻性财报的方法,已然成为世界级公司管理的一种流行趋势。
当然,世事总是变幻无常的,以分析过去为基础而预测未来只是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也许它并不比中国古老的“易经预测”和吉普赛人的“水晶球占卜”先进多少,但它显然是更易于被受过现代西方管理教育的人士所接受的一种预测方法。
3.财报信息是混浊的。
从表面上看,财报信息是货币计量的、单纯的信息,但其实不然。
财报的货币计量信息是混浊的、混淆的。
比方说公司的无形资产,其中既包括一家公司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技术性资产,也包括公司购买的土地使用权。
把技术资产与土地使用权汇总在一起,其所表达的含义是混浊的而不是清晰的。
再比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但却也有部分金融资产是以目前的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
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汇总在一起,这样的信息结果也同样是混浊的。
再比如,一家公司的税后净利润既包含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也包含出售资产或股权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当然,还有可能包含政府补贴、出口退税以及其他营业外收支等。
所以,各种来源渠道的利润汇总在一起,用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价也会产生很大的混淆。
这些都是财报信息的一些先天局限性,这就需要专业的财报分析去将这些混浊或混淆加以澄清。
财报信息是硬信息
信息时代的信息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公司财报也许是全球范围内共识程度最高的企业业绩与风险评估信息源。所以有人说,会计是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按照公认会计原则(GAAP)或权威会计准则所编制的财报信息,是一种格式化的标准信息,它建立了企业之间财报信息的可比性基础。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