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恢复,建筑业订单加速--2021年11月PMI分析
时间:2021-12-0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事件: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前值49.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2.3%,前值52.4%。

核心观点:

10月PMI主要反映出以下五点:第一,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行。保供稳价在加力之后初步见效,同时全球商品供需缺口正也在恢复。第二,电力短缺与上游涨价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制造业的生产明显改善,采购量也有明显提升。第三,内需仍偏弱,小企业承压,国内局部疫情对制造业用工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第四,制造业对进出口的预期均有边际好转。第五,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加速扩张,与信贷政策要求保证房地产领域与高耗能行业正常融资需求有关。

下一步Omicron可能形成新的冲击,但综合影响较为复杂:需求层面可能导致各国边境开放进程中断,货币层面可能延缓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生产层面可能再次引发各国生产秩序紊乱。比较确定的是,中国防疫措施与产业链稳定性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一、制造业PMI指数及其分项指数:

1.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行,企业的采购和生产改善: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降至52.9%和48.9%(前值72.1%和61.1%)。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行,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企业的生产指数改善至52.0%(前值48.4%),采购量升至50.2%(前值48.9%)。保供稳价政策显效,上游价格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的限制削弱,中下游利润空间有望改善。新订单指数在49.4%(前值48.8%),降幅收窄、但仍在枯荣线下,内需偏弱。

Omicron变异毒株对商品价格形成了新的冲击,后续反弹斜率将取决于疫情发酵对实际需求的影响。12月初OPEC+会议将受影响,此前其表态偏谨慎;拜登计划联合日韩等原油进口刚需国家释放储备,但对价格压力的缓解作用可能有限。

2.小型企业仍然承压,预期政策强化结构性、民生类支持:大型企业在50.2%(前值50.3%),小型企业仍在枯荣线下48.5%(前值47.5%),中型企业有所改善,在51.2%(前值48.6%)。从业人员指数在48.9%(前值48.8%),服务业从业人员在46.6%(前值46.6%),局部疫情对制造业用工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政策上或强化民生类支持。

3.企业对进出口预期均有边际好转: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在48.1%和48.5%(前值47.5%和46.6%),作为先行指标,出口增速或保持高位区间,防疫物资保持景气、欧美PMI仍在扩张区间高位;进口增速或季节性回升。

二、非制造业PMI指数

1.建筑业新订单增加:建筑业PMI在59.1%(前值56.9%),新订单在54.2%(前值52.3%),与信贷政策要求保证房地产与高耗能行业正常融资需求有关。

2.服务业PMI维持景气:服务业PMI在51.1%(前值51.6%),价格指数下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