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地级市"苏州炼成记:营商环境再优化 企业获得感增强
时间:2021-11-29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中,GDP总量跨过2万亿元门槛的目前有且只有一个,这便是江苏省苏州市。

2020年,苏州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170.5亿元,成为江苏首个“2万亿”城市,也是继北上深广渝后,全国第6座2万亿城市,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苏州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最强地级市”。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在报告中指出:“(苏州)成功的关键是‘长三角区位优势、极佳的营商环境、清亲的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立市’。”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也在苏州经济腾飞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助推效应。多位当地企业家感慨,这几年无论是在效率提升、标准化程度还是在数字化工具应用方面,苏州都提升得非常明显。一系列信息化、数字服务模式不断推出,以及不见面审批甚至是上门办理等方式,让苏州的营商环境体验感增强。

苏州市工信局方面在提供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表示,下一步,苏州还将优化提升“政策服务器”功能,增强企业获得感。在现有政策内容基础上,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扩大政策抓取面,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确保苏州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数字化提升办事便利度

当地在数字化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水腾飞是北京一家产业园运营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事业部的总经理,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2015年,她所在的公司开始拓展长三角地区业务,首站就设在了苏州市相城区。

“苏州营商环境优越,其实体现在各个细节之处,特别是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式、服务式的关系,确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是很多创业企业愿意来苏州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腾飞介绍。

因为开展业务时常要接触初创企业,水腾飞对开办企业的流程和便利度较为敏感。6年下来,公司业务逐渐延伸到苏州市下辖的常熟和张家港等县级市,她对苏州各地区的营商环境和办事效率感触也更加强烈。

据苏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在数字化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线上依托“全链通”平台,实现开办企业“一网运行”;线下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开办的企业专窗,实现开办企业“一窗受理、一窗发放”等。

开办企业的流程不仅缩短,而且节约了时间。线上“全链通”平台将开办企业流程从串联变并联,新办企业可同步申请刻制公章、银行预约开户、办理涉税手续、办理社保、公积金等,每个环节办理时间不超过0.5天。

“对于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当地政府各部门也是非常重视,而且都有重要领导来督办,会制定具体的进度表和流程图。”水腾飞介绍说。记者多次走访调研也发现,苏州在开办企业、政务服务、建筑许可办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信贷获得和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已总结出一套促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苏式经验”。

“苏州市将打造最舒心的一流营商环境,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精准化、全覆盖的服务,让企业咨询政策有方、服务寻找有效、诉求反映有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确保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苏州市工信局方面在书面回复中表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最优”的营商环境一定离不开强大的未雨绸缪氛围。

日前,苏州市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6%。放眼全国,这一数据高于不少西部省份或者中西部省会城市。

苏州县域经济发达,民营中小企业众多,产业覆盖面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苏州的市场主体达277.18万户,总量位居江苏省第一位。

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造就了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9月,苏州全市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同比增长20%以上。

据了解,苏州市将企业分为35个工业大类,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并形成了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等5条千亿级产业链。

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7月,是江苏省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该研究院副总经理薛晓雷表示:“在效率效能或处理问题上,苏州从来都是积极去应对。无论是市区还是乡镇,比如企业新开办之初,都会有招商队伍全流程跟踪,协助沟通与联系,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旦遇到难题,则是和企业共同去探索如何更快速地处理,或者找到变通方案。”

“‘最优’的营商环境一定离不开强大的未雨绸缪氛围。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针对经济发展走势和产业格局调整的精准预判能力,从而提供更多、更先进的制度产品为企业保驾护航。”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沈源对此表示,“最优”往往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提前量”。

今年3月份,苏州市印发《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其中提到要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便利度,更加高效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小微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