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专项债有望提供资金支持
时间:2021-11-29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今年1~10月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略低于前三季度。

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略低于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的水平。

在这数据的背后迎来了多地重大项目的开工:进入11月份以来,深圳、湖北、河北与江西等多地纷纷密集开工一些重大项目。有统计显示,总投资额合计达11029亿元。

这缘于政策与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表态,将加快全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稍早,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有官员在9月8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聚焦重点领域来稳投资。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结合各地区、各领域实际,加快将102项重大工程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在资金上,按照财政部“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的要求,业界预计专项债发行有望在本月迎来高峰,11月发行规模或将超过7000亿元,并将以更大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建设。

就此现象,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负责人章俊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虽然四季度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截至10月份已经提前完成全年1100万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以及4.9%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创下近几年以来的新低,年内不存在很迫切的稳增长压力。”因而在章俊看来,“考虑到明年出口增长动能减弱和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可能加大的背景下,需要基建投资发挥作为稳增长抓手的作用,四季度集中开工基建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在‘跨周期调节’的框架下为明年稳增长未雨绸缪。”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记者注意到,在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新能源、新基建项目成为重点。

具体来看这些开工的重大项目:11月3日,深圳市举行2021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该次新开工项目共有224个,总投资约445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23亿元,包括大族数控产业园、国显科技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富城科技产业园、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等重大项目。随后的11月4日,广西印发《2021年第四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方案》。列入本方案的重大项目共189项,总投资共185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2亿元,涵盖交通、新能源、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11月5日,湖北省举行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重大项目为805个、总投资4523亿元。开工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类别。同日,河北省保定市集中开工113项重点项目,总投资610.9亿元,年内可完成投资33.2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8项,县级重点项目105项。开工项目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材料、基础设施等多个产业领域。此外在同日,江西省萍乡市集中开工项目也共达85个,总投资320.8亿元,年计划投资69.4亿元。

11月6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2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亿元。此外,云南、福建等多地也分别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

记者还注意到,此前7月份多地也密集开工了一些重大项目。公开资料显示,7月31日,安徽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27个,总投资1064.1亿元,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数居前3位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型城镇化项目,开工数分别为71个、68个、30个;同在7月份,山东省也有7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328亿元,单体平均投资超6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109个,外资项目14个。

对于此次多地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现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对推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投资增速回升有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有助于形成实物工作量,有助于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为扩大消费提供良好的设施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新能源、新基建项目成为重点。在新基建方面,此次深圳市的新开工项目中包括大族数控产业园、国显科技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而在新能源方面,例如云南大理州的新能源项目——华能云龙新松坡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据了解,华能云龙新松坡光伏发电项目是该省“十四五”期间列入第一批“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实施的10个项目之一,规划额定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总投资约6.8亿元,年平均发电量2.2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36小时。该项目建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2.26亿千瓦时,年发电收入约6911万元。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认为,新能源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一环,新基建是先进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二者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应注意到,当前新能源、新基建的体量还不够大,对于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不宜高估。

专项债有望发力

“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会触底并温和回升,但显著反弹要等到明年一季度。”

在专项债方面,上述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