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出现同时走强。央行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八次工作会议也新增了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正比的表述并审议通过《中国外汇市场准则》(修订稿),提醒相关市场主体立足主业,妥善管理汇率敞口风险。
在美元指数震荡走强叠加央行加强预期管理的背景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或难以再现超调现象,而从目前政策层面对汇率市场波动的表态来看,更倾向于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助推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
央行加强人民币预期管理,原因为何?美元指数震荡走强叠加央行加强预期管理的背景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怎样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6”几率可能性还大吗?政策层面新增“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表述,是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还是依旧以市场调节为主?“炒汇”风险已初现?明年外贸进出口的优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强势态势是否会延续?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明年出口优势是否延续仍取决于疫情控制程度;
市场情绪反向变化可能抑制贸易顺差对人民币的支持作用。
防止超调风险央行加强预期引导但并未有具体调控举措
第一财经: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们看到最近央行是强调加强对人民币预期的管理,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民币会走出这样的行情?
管涛: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美元不断创年内新高,但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走出了独立的行情,美元强人民币更强,人民币也在升值。美元的话已经到了破了96了,但人民币还在6.3元左右,在年内的新高附近。那么这导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不是很多,升得不是很多,但是人民币的汇率指数就是多边汇率涨得比较多,那么对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超调的风险。我想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央行对这个市场预期进行调控的一些原因,当然主要还是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并没有出台什么具体的调控措施。
人民币汇率近期继续延续震荡行情
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
第一财经:美元现在震荡走强,叠加人民币预期管理的背景下,您认为短期之内人民币的走势是怎么样的?
管涛:我觉得人民币的话应该还是一个震荡行情,在高位震荡。它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就是美元受到通胀上行和货币紧缩预期的影响,美元指数在不断的创新高;那么另一股力量就是中国今年出口仍然是超预期的强劲,而且贸易顺差扩大。从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全年这个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已经基本成定局。那么从供求力量来看,人民币又有升值的压力,所以两股力量在焦灼。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呈现一种高位震荡的走势。而且我们特别要注意到,我们不要把升值等同于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为什么?恰恰是因为汇率这个波动以后,它有助于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的积累。比方说我们看最近外汇局公布的10月份结售汇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实际上在加速升值,当月人民币升了1.5%,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大家本来应该以为结汇更多,但实际上看这个数据用数据分析的话,反而市场的结汇意愿减弱,购汇意愿增强。而且我们看到当月银行即期远期还有含期权的结售汇的顺差是116亿美元,比上个月还减少了42%。所以这恰恰就是汇率的弹性增加是有助于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的积累。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年内破“6”几率较小
第一财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破“6”的可能性还大吗?
管涛:不,我觉得反而更小了。在去年下半年因为人民币持续的单边升值,从6月份开始升到年底大概升了将近10%,那个时候美元也是跌得比较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然后有激进的观点认为今年人民币会升破“6”,但实际上今年人民币最高也就升到6.36附近。那么最近一段时间刚才我们说了,剩下的时间实际上是两股力量在焦灼。对人民币利空的力量是美元比较强,那么利多的力量是外贸顺差比较大。但是随着前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实际上市场供求对人民币的这种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所以不一定能够再让人民币有更大幅度的这样一个升值。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从年尾来看,美国的通胀不说会创新高,但至少会在高位。因为按美联储的预测也是到明年二三季度通胀才会回落。那么这样的话大家会预期美联储的货币紧缩会加快,至少可能会是加快缩减购债的步伐,然后有可能加息也会提前,现在最早大家预期美联储有可能明年6月份就开始加息。
多重因素演变导致人民币汇率“折返跑”
第一财经:您之前提过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相对价格。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人民币和美元处于脱钩的状态,会不会影响我们未来对人民币对美元的一个走势的判断?
管涛:我觉得不会的。因为实际上当时我提出来说要看相对价格,是因为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极看多人民币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