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转向,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启动Taper(缩减资产购买),开启新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就业、通胀水平作为美联储重要关注目标,是决定货币政策转向具体时点的关键因素,不过转向时点也受到疫情发展等情况的制约。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会对美国、新兴市场、中国等经济体的利率、汇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为此我国应当采取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提高政策沟通能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冲击。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背景
及时点分析
背景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大规模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机构债、长期抵押支持证券(MBS)等非常规措施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美联储总资产规模扩张了近10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美国再度推行力度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美元流动性从严重短缺转向极度充裕,金融资产价格屡创新高。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过于庞大、长期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过度持有等问题,会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管理难度加大,还会引致金融市场产生定价扭曲等问题。此外,量化宽松政策过度压低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以及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由于10年期国债利率是住房贷款利率和企业长期债券利率的基准,保持过低的长端利率从长期看会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
背景二:美联储Taper政策的启动。202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加速抬升,美联储逆回购工具用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预期不断升温。11月3日,美联储公布11月FOMC会议声明,官方宣布Taper在11月启动,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小150亿美元。本次声明只宣布了未来2个月的具体计划,因此不能排除明年1月后美联储改变Taper节奏的可能性。宏观来看,通货膨胀、疫情发展、金融稳定、财政赤字等因素都会对Taper节奏产生作用。目前,大部分美联储官员认可在真正加息前完成Taper,预计在2022年底完成Taper是大概率事件。
为讨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需要明确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根据目标实现情况来分析Taper政策实施可能面临的影响因素,对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时点进行科学分析。
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第一,就业目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基础并具有包容性的目标。最高就业水平是美联储主要关注的就业指标,这是指在排除周期性因素影响后,与长期通货膨胀目标适应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但是该指标需要在不同时期相应调整。第二,通胀目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重要而具有容忍度的目标。2020年8月,美联储推出平均通胀目标制。在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下,美联储对就业复苏要求和通胀的容忍度增加,在2020年8月FOMC会议上更新了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框架,其中将“实现2%的长期通胀目标”更改为“实现平均2%的通胀率”,将“偏离最高就业水平”改为“实现就业最大化存在的缺口”。
关于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时点分析。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可从通胀、就业、疫情三方面加以讨论:
通胀方面,高通胀回落情况是决定加息速度的关键。根据数据,美国在2021年6月以来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4%以上,这个数值远远超出美联储长期通胀目标的标准。在美国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瓶颈快速改善、债务支持型财政支出转变为税收支持型财政支出的推动作用下,预计2022年下半年后美国通胀指数会逐渐回归2%的水平。综上分析,2022年高通胀持续的概率较低,美联储快速加息的概率也偏低。
就业方面,市场是否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加息的影响因素。伴随着美国额外失业救济到期,预计会有更多的人口回到劳动力队伍,劳动参与率预计将会有所提升,失业率也有望快速降低。但是,如果结构性失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劳动力市场修复至充分就业的速度放缓,那么可能导致Taper持续的时间更长,由此加息时点也会随之推后。预计2022年下半年美国劳动力市场将达到美联储加息的门槛。
疫情方面,新冠肺炎病毒产生变异,可能推迟经济的持续向好,并抑制劳动人口供应,影响就业率回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胀和就业水平可能再次出现下行压力,导致加息推迟。
综上,美联储加息启动时点提前可能的驱动因素有:防范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防范通胀压力过快上行、更好控制Taper与加息的节奏。对应地,美联储加息启动时点推后可能的驱动因素为疫情带来的通胀和经济再次下行压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
溢出效应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不仅会对自身经济具有调节作用,还会在全球范围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因此要从美国立场出发,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
对美国市场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首先会对美国自身产生作用,对国债利率、股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