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中国城市对标的特征、问题与趋势
时间:2021-11-2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国城市进入对标时代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抢人大战”,城市之间都在积极争夺各类稀缺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期望在城市竞争中拔得头筹。与此同时,城市之间也在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持续提升城市能力并增强比较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许多城市纷纷对标其他城市,全面学习和赶超先进城市。可以说中国城市掀起“对标热”,而城市也像教育领域的“内卷”一样进入对标时代。

尽管提法不一,但是城市对标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竞争的代名词。在城市对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着急的山东省”,因为山东省是全国唯一全省所有16市都开展对标的省份。青岛市提出全面对标深圳,要“学深圳、赶深圳”,并把学深圳的目标细化到各个行政区,各市辖区都一一对标深圳各区,分批次选派青年干部赴深圳学习三个月。

对标或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是绩效评价与管理的一种方法,用于组织之间比较和改进绩效。对标是一种基于绩效标准的比较与改进方法,以绩效差距与绩效反馈理论为依据,要求组织选择学习榜样并全方位追赶。企业对标管理开展较早,一般选取同行业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并在选定的绩效指标上与其进行比较和持续改进。城市对标是城市竞争的一种表现,是城市围绕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而展开激烈竞争的产物。城市对标意味着城市在竞争中开展政策学习,向领先于自己的城市虚心学习并谋求赶超。城市对标反映了“榜样的力量”,即其他城市追赶明星城市或流量城市,并使这些先进城市的政策创新在城市之间迁移和扩散。城市之间越来越多地开展对标,本报告展示了我国近年来所有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对标概况,对对标城市的地理分布状况、主要特征、对标类型以及对标逻辑进行分析,揭示中国城市对标的核心模式和发展趋势,并就未来城市对标实践提出对策建议。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城市是否对标,看是否有相关新闻,进而确定对标城市的关键要素。我们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就城市对标关系进行社会网络分析,通过GIS绘图展示对标城市的分布情况。

中国城市对标的特征

城市对标的发展状况

通过数据收集,我们一共筛选出39个开展对标的城市。总体而言,对标在地级以上城市的占比不高,仅约为13%。最早是2012年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在进行对标,当年唐山市和邯郸市都提出对标天津市。近些年来,对标的城市数量在逐年增多,特别是2018年以来山东省的全部16个城市都开展对标,使对标城市的数量大幅提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城市对标的新增趋势有所放缓,我们监测到2021年没有新增对标城市。

对标城市的地理分布

从对标城市与榜样城市的地理分布来看,有如下值得关注的特征。对标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并零星点缀在华北和中部省份。山东省所有16个城市都进行对标,河北省有6个城市,江苏省有3个城市,四川省、湖北省和辽宁省各有2个城市。

图3展示的是被其他城市对标的榜样城市的地理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和图2截然不同的特征。榜样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仅有少数是点缀在内陆地区。在榜样城市的分布方面,江苏省有7个城市,浙江省有6个城市,广东省有5个城市,山东省有4个城市,安徽省、河南省各有2个城市。

图4是对标城市与榜样城市之间的连线图,从中可以看到城市对标是如何展开的。其中,既作为对标城市又作为榜样城市的,被识别标注为榜样城市的颜色显示(同时标注对内和对外的箭头)。从中可以看到,北方城市“一路向南”对标南方城市,而内陆城市对标沿海城市。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对标西部内陆城市(比如成都市)。

对标城市的类型

我们将城市是否对标和是否被对标这两个维度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由此形成了四个象限的城市分布图(如图5所示)。首先,跟跑的城市有29个,占9.7%,它们对标他人而不被其他城市对标,是城市中的追赶者。领跑的城市被他人对标而自己不对标他人的,是引领者、明星城市,共有22个,占7.4%。并跑的城市是双向对标,处于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共有10个,占3.4%。“躺平”的城市不对标也不被对标,是籍籍无名的大多数,共有237个,占79.5%。由此可见,如何激发城市从“躺平”走向跟跑,从跟跑走向并跑,直至达到领跑,是城市对标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标城市的匹配关系

在城市对标中,哪些城市成为其他城市的学习榜样?哪些城市“饥不择食”,选取了许多城市进行对标?数据显示,榜样城市数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包括上海和深圳(被对标7次),徐州(5次),天津、苏州、杭州、成都(4次),以及青岛、宁波、广州、南通、嘉兴(3次)。这其中既有人尽皆知的一线城市,也有一些被“小兄弟”推崇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被同类城市追赶的特色城市。

在所有对标城市中,24个城市都各自对标了一个榜样城市,属于“用情专一”的对标城市。但是,也有不少城市同时对标多个城市,但是这可能“贪多嚼不烂”或使对标“迷航”,甚至使对标因为失准而失去意义。排名第一的是烟台市,它确定了最多的榜样城市,包括了首批所有14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