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打破"财富边界"人生更精彩
时间:2021-11-2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斜杠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双重职业》一书。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

“李四,产品经理/B站UP主/美食试吃员”

“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据猎聘数据统计:近五成90后有副业,其中在90-94年出生的职场人中,49.26%的人有副业,而在95后中,有副业的人更是占到50.26%。越年轻越想折腾,给自己多一门挣钱的副业,已成潮流。

01“副业刚需”兴起,多一份从容

就像丹尼尔·平克在《自由工作者的国度》中说,“现今,雇主已经不能给予员工经济上的安全感了。”我们的未来,已经无法完全指望任何一家公司。

再来看看年轻人的财富现状:

如果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上班,白天上班打卡,空闲时间疯狂购物剁手,那十有八九:穷得抠脚;

如果三十而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社交、没有睡眠,白天为老板卖命,晚上和孩子斗智,那十有八九:日子紧巴巴;

于是,“副业刚需”就这么提上了日程。

据清研智库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中显示,全国年轻群体中有主业的兼职者、创业者这类“两栖”、“斜杠”青年已超8000万人。

斜杠青年从事百种以上的副业,大致分为五类:1、分享型副业:购物和旅游经验分享等;2、知识型副业:回答问题+开设网络课堂等;3、技术型副业:PPT设计+程序员接私单+配声+翻译+图片拍摄等;4、写作型副业:网络投稿。公众号撰文、剧本杀编剧等;5、人脉型副业:微商、网店。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发发朋友圈,赚取外快。

据统计,青年人副业比例最高的便是微商,占35%,可见,这种模式用碎片时间将人脉实现转化的效率颇高。

综上所述,有些年轻人发展副业,源于兴趣使然,这类副业相对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九成副业目的在于增加收入以面对现实中经济压力,或者扩展职业路径,多会一门技能多一条出路。

此外,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副业也是予以鼓励支持。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也提到: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

可见,此时发展副业不仅是大势所趋,亦是政策所向!发展副业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活力,也让不少斜杠青年找到了财富增长的第二曲线。

02钱不够花,就扩大“财富盘”

这是一个消费信息爆炸的时代:走在大街上户外大牌迎面而来,打开手机刷刷短视频、综艺节目,购物广告的植入总是无孔无入,无不向你灌输消费的愉悦感。

这是一个更加注重消费品质的时代:聘请私人教练健个身、节假日旅个游、海淘上购个物,再买个洗牙套餐、扫地机器人……消费升级的需求层出不穷。

这是一个比拼“钞能力”的时代:买个房、购个车、养个娃……这是人生财富的基本刚需,父母+自己的养老金、小孩的教育金,这是人生财富的升级刚需。

上述三个场景,都折射出年轻人“钱不够花”的现状。“钱不够花”并非年轻人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不愿将就”、“不愿躺平”。“不愿将就”是一个进行时,财富能力每上一个台阶,消费的层次就会上一个台阶,钱永远不够花。根据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分析,获得更多的财富,享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也是年轻人内心对自己认可的具体表现。

那么获得财富增长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商业洞察力》作者刘润说过,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包括你自己的本事,以及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连接,从个人层面而言,会一种技能就是一种连接工具,在一家公司就职就是连接一个对象,那么主业就可以理解为用一种连接工具连接唯一的对象。

加入“副业”的因素之后,多会一种技能就多一个连接工具,打开需要你服务的接触面,也是扩大你的能力值连接需求方的过程。

这便是“副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财富增长第二曲线的基本逻辑。

03商业连接的改变,造就“副业”潮流

我们同样用“连接”的逻辑,诠释商业社会中“副业”会兴起的逻辑。

在变化莫测的商业之海里,在不断优化的交易结构里,其实有一条暗藏的洋流。只有看清这条洋流,才能预测商业的方向,调转船头顺势而为。

这条洋流,叫做“连接”。这条洋流,只会坚定地流向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业效率。

副业的出现,与商业连接及交易连接的碎片化、效率化的趋势有关。

例如,互联网平台不再需要有着固定雇佣关系的内容创作者、游记分享者、问题回答者、PPT及UI设计者。

例如,互联网平台对于技术开发的需求时多时少,在忙时以分包的形式将大量非核心工作外包,也可以节约人力成本。

例如,商业的连接呈现出从“中心型商业”向“去中心化商业”转移。网络购物不再局限于头部电商平台,一些朋友圈或者小红书的“种草”分享,也会吸引不少购买者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