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城而居":大都市圈还有掘金机会吗?
时间:2021-11-2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对世界主要城市进行排名,分为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四个等级。

2020年,中国入选Alpha级的城市有: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台北和深圳。除台北以外,其余五个城市分别属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个今天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圈,其中三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

整体来看,大湾区城市的世界排名进步明显,全球地位不断上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在全球开始比肩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

严格来说,中国的经济圈发展不过四十年。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由此确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向东、向大海。中国经济随后开启了长达40年的黄金期,GDP年均增速超9%,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东部沿海增长极。

打开中国地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用全国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贡献了约38%的GDP。

一直到2021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这才形成中国第四大经济圈。

在当前中国四大经济圈中,又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最引人注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陈宪认为,“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以及‘1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几个关键词,关乎都市圈的发展质量。创新集群的规模和质量决定着产业集群即新兴产业发展的水平,进而决定着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在大湾区,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都雄踞其他经济圈之上。

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仍是以广深为代表的“双子星”。广深两城的“强辐射”加“场效应”,让大湾区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成为中国内循环与外循环最重要的支撑点和交汇点。

去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都市圈发展战略下,促成各个城市价值的进一步兑现。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广深经济引擎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近年来,受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国家崛起,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特别是少数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加速迁移和重构。其中一个颇有象征性的现象是,在长期以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部分沿海外贸型企业选择向国外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经历了以制造业垂直分工的“世界工厂”阶段,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产业横向整合阶段,当前进入以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界级大湾区阶段。

大湾区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基地、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基地,而广州又作为大湾区的双星之一,面临着促进外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担。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其坚实的制造业基础,继续发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迈进。

另一方面,是在当前疫情仍肆虐、全球性的产业链正在重构,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的大环境中,全力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可持续性、提高韧性、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源动力。

不久前圆满落幕的广交会、进博会,充分展现着面对逆全球化挑战和外部经济冲击时中国所独有的韧性和强大的内生力。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千年商都,广州更是各种风口的桥头堡,比如时下火热的跨境电商,数据显示,广州去年商品进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率先推出跨境电商商品溯源体系,打造全国功能最齐全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形成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广州模式”。

放眼全球,都市圈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可以窥见中国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透过这扇窗能够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崛起的时与势。

在“凤凰网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演讲中,秦朔、马光远等嘉宾均认为,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大变革中,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已经进入“都市连绵区”阶段,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必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身处广州的企业和创业者、从业者,把握住了中国城市圈大跃进的机遇,把握住了广州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风口,让自己的财富实现稳健的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投资者来说,既要看得懂时代,也要读得懂城市。

身处这个大时代,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真正看懂时代并非易事。

在“凤凰网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演讲中,马光远首先提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经历过五次重大危机,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