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央企改革的推进,央企总部搬离北京的步伐不断提速。
不久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气装备”)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更早之前的4、5月,重组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则将企业总部放在了雄安新区。
一批“新”央企在北京之外的城市安营扎寨同时,也有一批驻京“老”央企在搬离北京。比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在近期正式由北京搬迁至武汉;中国华能集团等企业也明确提出,将把总部搬迁出北京。
央企总部离开北京,往哪儿搬?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央企总部选址并非易事。既要结合自身发展所需,贴近市场前沿,更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优化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意图。”一位接近国务院国资委的知情人士说。
1
离京大幕拉开
国庆前夕,中国电气装备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电气装备是由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下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及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重组整合而成。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万荣路。国务院国资委持股66.6667%。
这个堪称行业“巨无霸”的国有企业,缘何选择落户上海?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作出了详细解读:
其一,目前中国输配电产业在国内很强,但是国际竞争力还是有短板、有弱项,重组整合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国际化竞争能力。“上海国际化水平很高,在国际化大都市开展国际化经营可谓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其二,选择上海的另一个目的是推动技术和人才整合。“中国电气装备要推动技术升级,要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技术整合,强化人才引进,在这方面上海有很大优势。”
其三,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未来集团将着眼于用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在目前4个上市公司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有相关分析师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气装备选择落户上海,也有强化企业产业布局的需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地,区域内发电、输电、配电全产业链企业分布多,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基础零部件再到成套解决方案产业链供应链完善,这跟中国电气装备主导产业是高度契合的。
与中国电气装备成立前后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搬迁大会在武汉市江岸区六合路1号举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回迁湖北正式启动。
这也是一次“回家”。1993年9月27日,为建设三峡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湖北宜昌。2009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两年之后,三峡集团把总部搬至了北京。2017年12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
为何回迁湖北“老家”?前述分析师认为,一方面,三峡集团总资产三分之二在湖北,三峡集团的员工中近三分之二是湖北人;另一方面,回迁武汉是国家推动湖北疫后重振的重要体现,对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有重要意义。
时间轴再拉回到今年4月份。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雄安新区,成为第一家将总部设在雄安的副部级央企。十几天后,新成立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将总部设在了雄安。
中化董事长宁高宁说,中化是首批在雄安新区及首家在启动区企业总部区登记注册的央企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宁高宁提到雄安新区设立的“企业总部区”,中化是“首批”进驻的央企之一,这意味着此后还会有更多批次央企总部入驻。
2
央企总部都在哪里
“推动央企总部离京,势在必行。”接近国务院国资委的人士表示,央企总部过于集中在北京,是以往计划经济模式遗留下来的,也是曾经资源分配高度集中的产物。
根据最新目录,国资委旗下共有97家央企。其中,51家为副部级央企,而这其中,有34家总部设在北京。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央企都源自计划经济时期国务院下属的部委。比如,源自原航天工业部的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两大集团;再比如源自原石油化学工业部的“三桶油”;还有源自原兵器工业部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等。这些央企都将总部设在了北京。
上海是除北京外央企总部最多的城市,共有5家,分别是东方航空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中国商飞集团、宝武钢铁集团及不久前成立的中国电气装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气装备整合了前央企中国西电集团,导致西安“痛失”唯一央企总部。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有三家央企总部,分别是招商局集团、港中旅集团和华润集团。而同样是特别行政区的澳门,也有一家央企总部,就是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目前有2家央企,分别是华侨城集团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