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组织: 中国境外煤电投资量大幅下降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资迎新机遇
时间:2021-11-20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当地时间11月13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经过艰难的谈判,近200个国家在最后一刻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此次COP26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哪些方面仍需继续努力?各国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能源安全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承诺是否取得进展?中美达成的气候行动联合宣言有怎样的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绿色基础设施海外投资”项目负责人张菁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气候治理不可停留在纸面

《21世纪》:刚刚闭幕的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符合你的预期吗?在哪些方面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在哪些方面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李硕:这次会议释放出的最重要的信号是,国际社会对于加快气候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已日渐影响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气候脆弱国家。这种诉求增长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温控1.5摄氏度的目标得到了更多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成为了COP26上的一个重要的口号。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存在两个不平衡,这是近年来气候行动过程中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不平衡是,在气候适应和气候资金等问题上,政治注意力、政治重视不平衡,还有很多的短板,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支持需要被兑现。第二个不平衡是,行动力度和贯彻执行之间的不平衡,有很多国家提出了高雄心的气候目标,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以及国内政策有没有根据这些目标进行调整,这些都有待观察。如果国际气候治理沦为一种口号,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那显然是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的。

《21世纪》: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绝大部分国家都难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近期,欧洲遭遇的能源危机也证明,化石能源退得太快会影响能源供应安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否应该尤其注意在实现减排目标和降低化石能源比例之间的平衡?

李硕:我举一个例子。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煤炭消费国,而且是一个依然有很多重工业的发达国家。但2020年,德国宣布计划在2038年前完全淘汰煤炭,而且在新的大选后很有可能把时间提前到2030年。由此可见,完全淘汰煤炭消费并不是一个科幻故事,已经发生在重要的煤炭消费国的身上。

当前,气候危机日渐紧迫,很多岛屿国家可能再过十年就不存在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要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能否将自己的能源曲线做出更多的调整,这显然是会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尽管最终的驱动力是各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政治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国也承担着国际责任。

格拉斯哥协议在中美气候宣言基础上更进一步

《21世纪》: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目前,发达国家气候融资落实的情况如何?

李硕:发达国家没有完全兑现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承诺。在COP26之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发达国家2019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8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高于上一年的780亿美元,但仍低于其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的目标,存在很大的赤字。而且在COP26上,总体来讲,发达国家确实在气候资金问题上左躲右闪。我们确实需要敦促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21世纪》: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中都强调,“减排”问题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而且涉及“发展权”。在没有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不断要求发展中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步伐,是否会引发更多的对立情绪和地缘政治风险?

李硕:COP26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化。过去,在气候谈判中,有些发展中国家往往会提出,只有发达国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它们才能加速减排。但现在,以往热衷于这样交易的国家已经不再坚持这样的立场了。它们现在的立场是,一方面继续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在自主加速减排。

如果所有国家都不减排,尤其是G20国家,那乍得、尼日尔这样的国家很可能就没了,或者它们的农业经济就没了。所以资金固然重要,但形势严峻,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承担国际责任。

在全球气候行动明显加速的情况下,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不在减排问题上进一步加速,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上负面的国际舆论。

《21世纪》:在COP26期间,中美两国于11月10日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被很多媒体称为令人意外的惊喜。你怎么看这份宣言释放出的信号?

李硕:这次会议还出现的一个变化是,中美气候互动已经不再是全球多边进程的黄金标准,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兜底保障。中美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前联合发布气候声明并不是第一次,这个模式在《巴黎协定》前就被运用过,而且解决了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很多的问题。当时,中美气候声明的文字被直接复制、粘贴到《巴黎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