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创新是中以经济合作的基石 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
时间:2021-11-20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创新是中以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以经济优势互补,完全能够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一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以色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到中国落户发展,双方合作打造了海法新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创新是我们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几乎与每个国家都有经济对话,但只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通过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JCIC)展开。”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EdwardShapira)在11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2022年,中以两国将迎来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以关系日益密切,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爱德华强调,“以色列和中国是两个非常发达的经济体,虽然规模不同,但两个国家都是非常独特的。以色列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科技和先进技术,中国则被认为是未来的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的潜力无穷,与国际交流也很多。毫无疑问,这是以色列公司想要扩张他们业务和成长的地方。”

与此同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交流也逐步增多。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以方深化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拓展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厚植两国友好民意基础。

赫尔佐格也表示,以方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怀有崇高敬意,由衷敬佩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取得发展成就。以方愿同中方一道,办好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经济、农业、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创新是中以经济合作的基石《21世纪》:创新是以色列DNA里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重点发展的目标。基于创新,中以有哪些合作?

爱德华:两国领导人都提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说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已经在中国深耕发展。两国合作建设了海法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中以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

此外,两国领导人将中以经济合作关系定义为全面的创新伙伴关系。我们几乎与每个国家都有经济对话,但只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通过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JCIC)展开。

这都说明了创新在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在中国拥有两个创新园区——常州和上海。中以上海创新园建立于2019年,从提出想法到落实大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进展非常快,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中国。

当然,目前受制于疫情防控政策,我们面临不少挑战。因为我们必须以线上的方式进行远程管理,人员流动也不是很流畅。因此,很多活动都是通过视频会议和在线交流等虚拟手段来完成。这远远不够,因为在我看来,远程控制难以促进真正的合作和项目的实际进展。不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未来的“解封”而准备。一旦“解封”,我们不会浪费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就能开始真正的合作。

因此,创新是我们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两国的关系不止于创新。

《21世纪》:除了创新,中以两国在哪些领域有合作?

爱德华:还有很多领域,比如基建。中国企业参与了诸多以色列升级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9月8日,以色列海法新港举行开港仪式。这是上海上港集团新建的一个港口,竣工的时间非常短,从2018年正式施工到今年9月竣工耗时不到四年。海法新港技术先进,全面借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技术与经验,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调整。上港集团将拥有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权,这就是我们对中国合作伙伴的信任程度。

此外,在特拉维夫地区,我们正在建设地下铁路,这与地铁系统不同。这个工程也是由一家中国公司负责建设。

这些只是中国对以色列经济投资的一部分。根据我们统计,2002年至2020年,中国在以色列的投资项目达到463个。

《21世纪》:中国是以色列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吗?

爱德华:我不确定。但是在2002年至2020年的18年间,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分布在化学品、医疗产品、化妆品、游戏、通讯、大型港口、地下铁路等领域。我认为这些是很大的一笔投资。

在建筑方面,数千名中国工人正在以色列工作。未来这个数字可能将继续扩大,因为我们缺乏建筑工人,而中国的建筑团队有良好的声誉,是非常专业和可靠的施工合作伙伴。我们对这类合作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促进中以经济合作的领域。这是非常积极的方面,以色列企业对中国工人的需求正在增加,因为他们对中国工人非常满意,也为他们提供优异的工作条件。

旅游业也是我们非常有希望合作的一个领域。在疫情暴发之前,每年飞往以色列的中国游客超过15万名,每周中国直飞以色列的航班超过20个。作为一个有900万人口的小国,我们与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广州每周有直飞航班。尽管目前因为疫情,航班数量有所减少,但我们准备接待更多的中国游客。我们期待在“解封”之后,人们可以自由旅行时,以色列接待中国游客的数量在1到2年之内能够增加到30万。

我认为旅游业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合作,也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