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大家一直奋斗在路上,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变得更加优秀。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企业面对的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二是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包括双循环、数据、低碳化、共同富裕等等,这些都关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里找到适应自己的发展之路。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非常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我国经济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到2012年、2013年时,经济增速有所放慢,刚开始大家普遍感到不适应,还希望回到过去两位数的快速发展,但那已经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情况。
所以当时提出了“新常态”,我们要在发展面前保持平常心。
新常态包括:
一是速度调整,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成中高速;
二是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三是要素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发展理念主张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
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发展我国经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创新,现在是全国关注的热点方向,各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双创。
协调,我国经济一定要协调发展,要平衡。
共享,包括共同富裕、共享财富这样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在一个大的逻辑下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发展,要注意什么?
企业要追求稳健成长
过去这些年,我们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创造了很多奇迹,但现在要适应新发展理念,成长要更加稳健,那么怎么才能稳健?
突出主业,把主业做好
我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两年多,去了不少上市公司,发现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除了个别违法乱纪的,大部分的问题出在偏离主业、盲目扩张,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大企业、中等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突出的业务。
做企业有四大核心,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这些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做好核心业务最主要的是不能偏离主业、盲目扩张。
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轰然倒下,往往是因为盲目扩张,我主张企业一定要做好主业、做强主业、做好核心业务。
发展节奏不能过快
即使企业没有盲目扩张,在做专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发展节奏不能过快。如果发展过快,企业的人力、财力跟不上,就容易出现问题,一定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这是非常关键的。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如果企业买块地,今年是10亿买,明年变成20亿,增值部分就可以覆盖所有借款的成本,但如果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可能今年价值10亿的土地,明年就变成5亿了,如果遇到银行收贷,企业怎么办?
做企业一定要有经济周期的概念,一定要知道经济是有周期的,一定要知道有不少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要研究这个问题。做企业不能只冲锋,还要会转移,冲锋是为了攻城略地,转移是为了保存实力,这些都要有。
要重视整合优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一边成长,一边内部整合优化、夯实提高自己,不能只顾往前跑。邓小平同志以前讲“几年迈一个台阶”,企业也一样,有快速成长的时候,但也要有夯实、修整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整合优化。
学会细分市场
企业有一个主业,但主业里面产品很多,那怎么办呢?也不见得所有的产品都做,要去细分,要在细分领域里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己的盈利能力。
现在不少行业都存在过剩现象,过剩之后一些企业就想转行,我说不是转行是转型,因为从这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你会发现那个行业竞争也很激烈、也很过剩,而且你可能还不熟悉,所以还是要立足于在主业领域进行细分,做细分领域里的头部企业。
我常讲,法国的面包做得好,法国的面粉细分有100多种,我前段时间到做酱油的海天味业调研,公司的市值达到四五千亿,有一百多种酱油,在酱油领域它一直做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精细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不管企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强化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做好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做企业的基本功。
在新时期,企业在思考开创、思考新的发展的时候,要有平常心,要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三四十年前环境不同了。现在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发展理念发生了变化,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企业要着力创新发展
过去我们的要素成本低——土地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甚至技术成本也低。过去创新模式主要是模仿式创新,来得快、成本低。
对于后发国家,最初主要的创新模式可能是模仿创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主要是模仿式创新工业体系,但现在不同了,形势变了,现在不能再用这种创新的方法,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