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已有一定覆盖率的情况下,仍引起新一轮疫情,这突显了抗新冠肺炎特效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特效药物是战胜疫情、消除恐慌、保护人类的终极武器。”
抗新冠药物关注度持续升温。
不久前,默沙东新冠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获批使用,随后辉瑞公布了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2/3期临床研究EPIC-HR的中期临床数据。中国也有相关布局并有初步成果,如开拓药业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普克鲁胺”获巴拉圭的紧急使用授权,并于10月底正式启动了重症住院患者三期临床试验;腾盛博药两种中和抗体药物则或将于12月底前获得批准附条件上市。
11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杰华生物广谱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乐复能治疗重症新冠肺炎III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CohortA)数据总结发布,目前其参与临床实验的国际团队正在撰写论文。数据显示,该药物可降低重症病人的呼吸衰竭和死亡率58.3%,乐复能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增加患者早日康复率67.8%;加快新冠病人体内病毒转阴,将重症病人病毒转阴时间从21天提前到7天;治疗第7天将病人体内病毒载量降低240%。
当前,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广谱抗病毒药接踵而至,全球抗疫格局何时改变?在不久前的一次行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表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已有一定覆盖率的情况下,仍引起新一轮疫情,这突显了抗新冠肺炎特效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特效药物是战胜疫情、消除恐慌、保护人类的终极武器。
谈到治疗药物的接踵而至,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这将对防疫带来一定的帮助,但终究要靠疫苗,特别是新一代疫苗。“新冠疫情已经越来越像流感或普通感冒,全球的防疫策略也将随之改变。”
全球竞技
陈凯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临床在研的抗新冠药物有381个,其中上市申请4个、临床三期108个、临床二期180个、临床一期75个。
11月4日,美国药企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在英国获批使用,成为全球首款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新冠症状成年患者的获批口服抗病毒药物。目前,美国和欧盟正在加速审批,预计最快将于2021年底上市。数据显示,服用该药物的重症高风险患者的死亡或住院风险将降低50%。
仅一天后,辉瑞制药公布了其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Paxlovid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该药物能将重症成人患者的住院风险或死亡几率减少89%。据了解,辉瑞公司将于11月25日前向美国政府提交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预计2022年初上市。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化学研发负责人王志伟博士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多数小分子药物可以口服给药,而且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熟,产量远远高于大分子生物药,成本也较大分子低;小分子药物储存、运输环境条件要求也较低,方便储存或运输。
据中信证券药品行业分析师甘坛焕介绍,相较于已上市的新冠治疗抗体类药物,Molnupiravir等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具有几点优势:便捷性较强,患者口服即可无需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注射;治疗成本低,其整体治疗费用只有中和抗体药物的30%左右;产能瓶颈小,可迅速实现量产,可及性有望遍布全球;对突变株相对免疫,具有一定疗效;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医疗机构负担。
实际上,在Molnupiravir获批之前,在小分子药物领域,已有两款药获批上市或获批紧急使用,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即吉利德的瑞德西韦(注射液),以及礼来制药的巴瑞替尼(片剂)。
此外,还有被称为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的中和抗体近期也进展迅速,较早时期的是再生元(Regeneron)公司开发的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REGN-COV2、礼来和加拿大AbCellera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和抗体LY-CoV555、VirBiotechnology和GSK联合开发的VIR-7831,三者均已进入以治疗为目的的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国内包括君实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的JS016以及腾盛博药的BRII-196/BRII-198,还有国药集团正在研发的两款药物,分别是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等。其中,腾盛博药进展较快,已发布了其随机双盲对照的国际3期临床试验数据,在837例疾病进展高风险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单克隆抗体联合疗法使住院和死亡复合终点降低78%,并拟在今年12月底前上市,腾盛博药相关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该消息。
11月11日,义翘神州(301047.SZ)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公司持续开发出一系列新冠病毒相关的生物试剂,其中部分生物试剂可以用于支持新冠特效治疗性药物的研发,如新冠病毒S蛋白,3CL蛋白酶试剂等。11月14日,翰宇药业发布了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新冠病毒多肽鼻喷剂药物的消息。
再探“广谱”
其中,瑞德西韦有一定的争议性,虽已于2020年10年在美上市,但并没有得到WHO认可。2020年11月20日,WHO发布了一项有条件的建议:反对在住院患者中使用瑞德西韦。2020年10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瑞德西韦、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受试患者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