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美联储对美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时间:2021-11-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

在美国200余年历史上,中央银行的设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美国国会先后短暂授权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作为央行运作,但都在到期后终止了授权。这表明当时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州政府和政治家对中央银行这类拥有集中权力的联邦机构存在疑心,担心联邦权力的扩大及其设立会以牺牲大众的利益为代价让商人和投资者获利。

缺少中央银行时期的美国经济遭遇了数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在危机时刻救助金融机构的机构。现代的商业银行在收到存款后会留下一小部分资金,如10%的存款,作为准备金以应对取款和日常交易的需要,余下大部分资金被贷给企业或个人,贷款利率超出存款利率的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出现储户大量要求提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消耗殆尽,于是会出现银行危机。在没有央行的时期,美国的商业银行依靠其持有的黄金、白银、或者美国国债背书发行货币,但在出现普遍的银行危机时,大银行受限于储备资产的持有量,无法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救助其他银行。

1907年再次发生的严重的银行危机促成了美联储在1913年建立,这是美国建立的第三个中央银行。美联储最初的职责在于监管金融市场,并在发生银行危机时发挥最后借款人的作用。由于当时美国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美联储作为财政部的附属机构主要负责维持币值稳定,没有权力实行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1933年,作为“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美元和黄金脱钩,随后货币供给的扩张降低了美国的利率并且实现了美元的贬值,帮助美国经济从大萧条中复苏。1951年,美联储正式独立于财政部,货币政策开始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美联储确立了实施货币政策和监管金融市场的两大职责。

平衡大众、政府和资本的利益

在实践中,美联储需要平衡大众、政府和资本的利益,维护美元的价值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根据美国国会的相关授权,在货币政策层面,美联储对公众的责任体现在其需要追求物价稳定以及就业最大化,具体而言,这要求消费物价指数的通胀率稳定在2%左右,失业率进入4%到5%的区间。所以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公告、公开报告以及官员演讲中,这两个目标被反复强调,以示其运作的合法性。美联储官员也尽量规避政治议题,减少外界尤其是国会对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注意,避免国会出台对其不利的法案。长期看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大体符合对这两个目标的追求,满足了公众的基本利益,但同时政府和资本的利益也影响其运作。

由于货币政策通过物价和就业影响总统的经济政绩,美国总统在任命美联储主席或者决定是否提名现任主席连任的时候,往往包含了对自己政治利益的考虑。例如,前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视股市表现,毫不掩饰其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偏好,多次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降息,并且提名观点类似的财经人士担任美联储的理事。除影响GDP、就业和通货膨胀之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通过利率影响政府借债的成本,因此总统和财政部门自然希望美联储更多地采取低利率的政策。

美国的金融资本一方面受到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场交易表达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并通过输送财经人才影响美联储的运作。大量商业银行是美联储体系的会员机构,和美联储有天然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贴现窗口获取流动资金,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投放或者回笼基础货币的操作影响银行间市场可供借贷的资金数量。在股市方面,由于利率的调节改变了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无风险的投资回报,他们会相应改变对有风险的金融资产尤其是股票的需求,带来股价的涨跌。债券市场对通货膨胀非常敏感,如果通货膨胀上升,债券投资人未来获得的本金及利率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造成债券的价值下跌,所以他们会担忧美联储放任通货膨胀上升。整体上,金融市场非常了解美联储对华尔街的生命线有关键的影响,因而时刻关注美联储的动向,同时也有动力去参与和影响美联储的运作。

在任何一个交易日,金融市场都通过海量交易形成的价格揭示了资本对美联储政策的回应或者预期。如果市场投资者预计未来通货膨胀会上升,那么他们会抛售债券,形成恐慌情绪,迫使美联储思考其政策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很多美联储的高级官员都拥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包括近五任美联储主席中的三人——保罗·沃尔克、艾伦·格林斯潘和杰罗姆·鲍威尔,这些官员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和价格信号,也可能偏向满足金融资本的诉求。另一方面,拥有丰富金融市场从业经验的人士进入美联储担任高层职务,能帮助美联储制定符合经济和金融规律的政策,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

美联储对美国国力的三大影响

美联储在应对金融风险和维持美元地位方面经验丰富。美联储的创立本身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历史上多名美联储主席都有处理危机的经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为了应对2008年和2020年的深度衰退以及金融动荡,美联储采用了新的危机应对手段,积累了新的经验。2008年,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基于对1929-1933年大萧条以及对日本长期停滞的研究,在应对危机时推出了较为系统化的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