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人才流动趋势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但当前能够反映人才流动的数据缺乏。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例分别在2011、2013年见顶,标志着过去长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消逝,中国亟需转向人才红利。并且,从人口自然增长趋势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十四五”时期见顶,随后进入负增长。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全国约100城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既是抢年轻人口更是抢人才。一般可通过官方常住人口数据分析人口流动,但反映人才流动的数据缺乏,特别是在非普查年份。为此,笔者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态势。
数据说明及特征:智联招聘拥有约2.3亿个人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含登录、有求职行为的用户)约630万,其中,求职人才即当年有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中约90%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14.6%(2015年小普查数据);在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2020年由于疫情,跨城求职者比2019年减少2.3%。人才求职和跨城求职具有明显的月度波动性,求职高峰一般在春节后的3月,2020年由于疫情,求职高峰稍微后移,2020年3月求职人数和流动人数占比分别为11.6%、13.4%,2019年分别为11.3%、13.1%。
1)从性别看,2020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7%,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0年智联招聘平台求职人才中男女比例为53:47,其中流动人才男女比例为57:43,说明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而2019年上述比例分别为54:46、60:40,2020年流动人才的性别比例更加平衡。
2)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2020年求职人才中18-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岁及以上分别占比31.4%、32.0%、20.9%、9.1%、3.7%、2.9%;异地求职人才中各年龄段人才分别占比37.1%、31.5%、17.8%、7.7%、3.2%、2.7%,求职人才和流动人才的年龄结构较为吻合,18-35岁分别占比84.3%、86.4%,而在2019年上述比例分别为85.1%、84.4%,2020年异地求职人才更加集中于18-35岁。
3)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7%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9%,表明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0年求职人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2.4%、5.7%、43.1%、43.2%、5.6%,其中异地求职人才各学历分别占比为1.5%、4.0%、38.0%、49.1%、7.5%,流动人才中本科、研究生学历比重均高于整体水平,2020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6.6%、较求职整体的48.8%高出7.8个百分点,而在2019年上述比例分别为50.7%、46.2%,说明本科及以上的求职者职场竞争力较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4)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8%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1%,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0年求职人才中工作年限为1年及以下、1-3年、3-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分别占3.3%、18.7%、18.9%、29.6%、24.5%、5.1%,异地求职人才中各工作年限人才分别占比4.5%、23.6%、20.2%、26.5%、20.8%、4.5%,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分别占比40.9%、48.2%,说明部分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愿景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而在2019年上述比例分别为43.6%、45.7%,2020年流动人才更加集中于5年及以下。
5)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2%月收入超6000元,略高于求职总体的4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求职人才中月收入4000元及以下、4001-6000元、6001-8000元、8001-10000元、10001-15000元、15000元以上分别占比29.8%、30.7%、17.2%、9.3%、7.9%、5.2%,流动人才中各收入人才分别占比30.4%、27.9%、17.3%、9.8%、8.8%、、5.8%,其中6000元以上的分别占比39.5%、41.7%,而在2019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9.9%、44.8%,说明收入更高的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6)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0.3%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0%。2020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19.8%、14.9%、13.3%,合计占比48.0%;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也是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比19.1%、17.4%、13.8%,合计占比50.3%,说明流动人才分布更加集中,且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所有求职人才。从二级行业分布来看,2020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院校、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零售/批发,合计占比35.9%;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则略有不同,第五名为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合计占比37.8%。
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京杭沪居前三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0年北京、杭州、上海位居前三名,北京近三年来首次位居第一,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位居前十。为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