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中产化"是未来趋势,零工经济要有兜底保障
时间:2021-11-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失业,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在《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中文版序言中,清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严飞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假扮失业的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再次就业一直在寻求各种机会,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芭芭拉的求职经历让他读来“心有戚戚焉”。

和一些纯学院派学者不同,严飞有职场工作经历。2005年,他从牛津大学社会政策系硕士毕业后到了中国香港。在香港,金融和咨询方面的工作机会最多,但严飞的专业不对口。当时为了投适合的简历,他专门做了一个表格,整理的公司名字就有100多个,也像芭芭拉在书里一样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到处学习“面经”,但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他继续学术研究,在201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系硕士。

在2014年获得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之前,也有一段小插曲。当时严飞回到国内做田野调查,那次调查的时间比较长,一路求学累积下来的苦闷和压力也让他备感疲惫。身边很多朋友都进了高薪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他也打算尝试下自己是否适合非学术的工作,就应聘进入一家全球著名咨询公司。

那家公司里,人人都能做一手漂亮的PPT,不仅显示出高级白领的专业,也让外界非常羡慕。严飞入职后却发现,原来后台有关联程序,只需在Excel表格里输入相关数字,就会自动生成PPT。在电脑前小心敲打键盘输入、核实的数据多了,他会想起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拧螺丝,他录数据,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咨询公司的工作强度也很大,早上八九点上班,晚上动辄加班到10点。好在福利不错,为了鼓励大家积极上班,每周五会提供丰盛的早餐和午餐。一天,当严飞再次结束加班后突然想,自己怎么可能为了吃美味的工作餐而去做这个工作呢?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中说,一个高度理性化、科层制的组织模式,就像一架由人组成但却并无人情味的运转良好的机器,人只是这架机器上一个个性能良好的齿轮。严飞觉得那家咨询公司也一样,新员工从分析员做起,是一颗小螺丝钉;随着职务升迁往上走,优秀者能变成合伙人,薪资待遇上涨,成为一颗大螺丝钉,“但你还是螺丝钉”。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读书和写作后,严飞坚定地回归了学术研究道路。

那段工作令他难忘,他会更加关心与白领相关的社会问题。“今天的白领和以前的白领已经不一样了。”他认为,如今白领的上升空间确实更小,也有失业风险,而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还在持续对农民和蓝领打开,“蓝领中产化”是未来趋势。

向上流动通道还在扩大

第一财经:白领曾经给人的印象是有车有房,讲究一定的生活品质,子女接受不错的教育。但不管是最近出版的《失业白领职场漂流记》《夹缝生存》中描写的美国失业白领,还是“双减”政策出台后中国教培行业大批白领面临再就业,都令人思考,白领阶层是不是很脆弱,向上流动的天花板难打破,向下跌落却很容易?

严飞:这个问题具体到中国社会,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来看。第一是大量白领通过努力,已经完成了一次社会流动。很多白领以前来自农村、乡镇,他们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获得户籍,随后结婚生子留在大城市。换句话说,他们通过8~10年,甚至15年以上时间勤奋努力,完成了一次阶层飞跃。这样的阶层飞跃和整个中国社会大的结构性转型也相得益彰。从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结构在过去20年里由原来的“倒丁”字型转变为今天的“土”字型,大量群体从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变成中产阶层。

另一方面,农村和乡镇向上流动的通道又在不断扩大。“十四五”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城镇化比例,从今天的60.6%增加到65%,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会进入城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慢慢变成今天的新市民阶层或是中产阶层。

但中产阶层要想进入到社会精英阶层,就不再是简单的8~10年的奋斗过程,而是突破性质变,这是非常难的。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同意如今白领向上流动的天花板不太容易打破的说法。那么,白领是不是向下跌落就非常容易呢?确实,大家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但收入和支出相比较,并不能保证过上完全中产的生活,还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要操心孩子教育、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等。而今天,不确定性中还会增加一项“突然失业了怎么办”。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客观指标看确实越来越多人进入到中产阶层,但主观上很多人会摇头说自己不属于中产,也觉得白领变得更加脆弱。

而且现在的白领和以前的白领也不一样了。最早的白领出现在1980年代的上海、深圳、广州这些沿海开放城市,他们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工作,给当时还在吃“大锅饭”的人们带来很多想象和憧憬,觉得这是令人羡慕的未来生活。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后,今天在办公室里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薪资待遇也不像以前那么高,白领成为一份普通的工作。

求稳人越多,社会越“卷”

第一财经:以前社会的普遍职业价值观是“越老越吃香”,现在行业更新和替代非常快,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很多工作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