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同比或见顶煤炭相关、高耗能产业和海外油价:10月PPI“三驾马车”齐驱。10月PPI同比再创新高至13.5%,环比涨幅也来到2.5%的历史新高。受供给端制约,煤炭产业链价格的大涨仍是最主要的驱动力,煤炭采选和煤炭加工涨价合计影响PPI环比约0.74个百分点。同时,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生产仍受“能耗双控”的限制,非金属制品、有色和黑色冶炼合计拉动PPI环比约0.81个百分点。不过这两大动力仍是延续9月的趋势。不同的是,10月PPI还受到海外原油价格的强劲推动。相关产业包括化学制品、油气开采、化纤制造涨幅也不低。可以说“三驾马车”共同驱动PPI环比涨幅创出新高。
那么10月PPI是不是近期的顶部?我们预期,接下来两个月PPI会面临回落。继续分析“三驾马车”。首先,煤炭产业链的保供稳价措施明显见效,煤价大幅下跌。一方面,主产区煤炭核增产能开始释放,电厂存煤水平持续回升;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加强对煤价的调控,多地也相继响应要求。截至11月10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经跌至1100元/吨,若全月价格均值维持在1100元/吨左右,相关行业或拖累PPI环比超0.8个百分点。而高耗能产业方面,能耗双控的影响仍在继续,但相比9月,政策也并没有进一步变严,10月之后高耗能产业并没有进一步限产。不过剩下的一驾马车,即原油价格可能仍较强势,需继续跟踪海外油价波动。加上同期基数的影响,接下来PPI同比如果想要继续上行,驱动力或相对不足。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品价格的回落中需求下行的影响开始增加。最近几周经济的供需关系发生了边际变化:供给虽然仍然受到限制,但似乎需求下行更快。如果接下来市场从供给交易转向需求交易,那么商品价格的回落速度可能更快。
CPI同比创新高10月CPI同比回升至1.5%,环比涨幅0.7%,显著高于季节性。其中食品中的鲜菜价格和非食品中的能源类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是主要原因。10月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9月中下旬蔬菜主产区出现连续降雨,对鲜菜的采摘、储存、运输等都造成影响。不过蔬菜种植周期较短,随着天气的好转,产能供给恢复,11月以来鲜菜已经逐步回落。往后看,考虑到拉尼娜可能带来的极端严寒天气和能源涨价导致蔬菜采暖成本的上升,冬季蔬菜价格可能将高于往年平均价格。
非食品分项中,交通通信和居住项价格环比涨幅较高,主要是汽柴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拉动。其中,交通工业用燃料价格环涨4.7%,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涨2%,相比9月涨幅继续扩大1.1个百分点。而若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影响,核心CPI环比涨幅仅为0.1%。消费疲弱与上游传导受阻仍在抑制核心CPI的修复。
预计未来几月CPI仍难改弱增长的态势,主要弹性来自海外油价。首先,食品方面前面讲到鲜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而四季度生猪供给仍然强劲,尽管天气转冷,消费旺季到来,但价格反弹幅度大概率有限。其次,10月中旬国内出现新一轮散发疫情,而且受影响的省份数量甚至高于7-8月的南京疫情,很可能再度对消费恢复造成冲击。
而尽管受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成本等的推动,部分食品企业开启了涨价潮,包括调味品、小零食、饮料等。但我们认为,上游价格能否全面传导仍然要看终端消费的恢复程度。目前来看,疫情反复下居民出行全面放开的时间难以预期,消费的恢复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接下来的传导力度或仍有限。因此,CPI的反弹能否持续也要看海外油价变化。
最后来看政策影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政策会转向稳增长。不过近期的货币政策重点在结构性宽信用上面,包括央行刚宣布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而通胀压力的高企持续在制约货币政策。若接下来供给端政策继续发力,PPI或将实现见顶回落,届时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望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