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10月PPI环比从1.2%升至2.5%,同比从10.7%升至13.5%,较上月均有进一步明显加速。这一同比增速无意外地继续创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环比增速实际上也创了有月度数据以来的新高。环比代表加速度,加速度的加快对于市场来说属于一个冲击因素。
第二,在2.5个点的环比构成中,原油系的四大行业影响环比0.76个点,煤炭系的两个行业影响环比0.74个点,有色、黑色、非金属矿等三大上游行业影响环比0.81个点,其余领域影响0.2个点左右。对应背景一是全球定价商品的继续上行;二是国内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供给偏紧,以及高耗能领域主动供给收缩的影响。
第三,从高频数据来看,10月下旬上游价格有结构性放缓。按照统计局50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数据,10月下旬22种产品价格环比中旬上涨,27种下降,1种持平,其中继续上行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类、水泥、猪肉和农资、农产品类,下降的主要是黑色金属、煤炭、有色和部分化工产品。11月PPI环比增速有较大概率会下降。但从上述分化的结构看,PPI同比斜率仍存在支撑因素。
第四,实际上,全球经济都面临着高PPI的问题,欧元区19国9月PPI同比为16.0%的历史新高,美国10月PPI(所有商品)同比为22.0%,基本上是过去70年以来最高。究其原因,一则与疫后经济整体特征有关,如我们去年总结,“供给起来的速度慢于需求”;二则与全球能源供给端的阶段性失衡有关,全球碳减排政策加速推进背景下传统能源资本开支意愿低迷,极端天气又拖累清洁能源的供给。
第五,CPI上行也有加快特征,同比由前值的0.7%上升至1.5%,环比由0增长上升至0.7%。在0.7个点的CPI环比总涨幅中,鲜菜环比上涨16.6%,贡献一半左右。非食品环比上涨0.4%,贡献另一半。环比0.4个点的非食品涨幅是年内次高。
第六,菜价是前期CPI条线关键的上行领域之一,对10月CPI环比涨幅也贡献近半。在前期报告《蔬菜价格为何超季节性》中,我们对本轮菜价的上行背景有过详细的分析。从最新的高频数据看,11月起菜价上行斜率放缓,农业部28种蔬菜口径下,9-11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9%、20.4%、5.2%。CPI读数短期内问题不大。
第七,CPI中还有几个细节,一是猪肉价格全月平均仍下降2.0%,从高频数据看,这应该是下行趋势末端。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月均值9-11月环比分别为-7%、-0.1%、16.9%;二是酒类,9月环比下降0.5%似乎略超季节性,但10月又环比上行0.6%,同比持平上月。三是租赁房房租,环比小幅负增长,属于春节以后首月。
第八,对于权益资产来说,投资时钟意义上“衰退前期”(经济数据和盈利预期放缓、政策尚未启动典型的稳增长)本来就对应调整格局;过快的PPI通胀又会引发两方面附加担忧,一是微观上成本对利润的挤压问题;二是宏观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约束问题。资产定价逻辑的打破有待于新的变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