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决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紧紧抓住雄安新区四大发展定位和重大产业布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特别可喜的是,雄安新区牢牢牵住了金融这个“牛鼻子”,紧扣承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全面、精准地满足雄安新区未来金融业态多样化需求的目标,不断提升特色金融服务于疏解到雄安新区央企的能力,积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举世瞩目的闪亮名片。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第一次代表会议,明确了雄安新区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特别提出:聚焦承接疏解“牛鼻子”,聚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聚焦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聚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力持续提升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改革开放和对标国际规则,聚力搭建更高水平开放新平台。
这说明雄安新区已敏锐捕捉到未来需要重点予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雄安新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如何不断发出雄安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代强音、如何解决疏解到雄安新区央企员工对未来生活存在的疑虑、如何解决雄安新区在建设初期遇到启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如何有效满足雄安新区发展的未来人才需要、如何让国家部委把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及最佳金融法制环境的试验田、如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我国离岸金融的创新高地。因此我们建议:
一是雄安新区要不断发出雄安一直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这就要求雄安新区的全体同志以时不我待、勇于奉献的精神,高举起“中国雄安”大旗和持久发出“中国雄安”的声音,努力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引领者。这是当下最为迫切和必要的时代要求,也是对当前“雄安”品牌力下降论述的坚定回击。雄安新区要深入研究和厘清首都功能与非首都功能的差别,认真分析英国伦敦和伦敦金融城的异同点,借鉴伦敦金融城的成功经验、真正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实践国家战略的最佳样板。
雄安新区应从有序推动金融资源集聚着手,同步在税收政策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等方面下大功夫,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层次更高、领域更广、辐射更强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由于建设好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也是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头号大事之一,国家部委要主动将雄安新区作为我国金融、税收等各项政策的试验田,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各项政策在雄安新区进行探索和试验,待形成成熟经验后再在全国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是凡是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要将员工工资在雄安发放和员工在雄安缴纳社保、医保、公积金作为入驻的标志。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未来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员工可能会担心因公积金在雄安缴纳而影响到其在户籍所在地购买房子等问题,因此雄安新区要主动通过国家部委与相关省市沟通确认:在雄安新区工作的人员可以凭雄安新区的公积金等相关证明,在员工户籍所在地当地购房和用医保在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就医看病。
做好承接疏解到雄安新区央企的整体服务,不仅要求雄安新区绿树成荫、安全放心、鸟语花香、休闲安静、舒适自然、轻松宜人,更要求雄安新区具备最佳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诱人的人才体系、充足的配套服务能力等。目前最急需的是雄安新区要积极拿出具体的措施,吸引央企的员工安心和放心地把家安置在幸福和谐的雄安新区。特别重要的是,疏解到雄安新区的企业,不仅要把企业自己的搬迁计划作为落实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重要体现,更要有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就搬迁的具体安排。
三是凡是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和承担着雄安新区建设重任的雄安集团,都亟须大量的资本金,因此要创造各种条件让雄安新区的央企积极开辟多层次、多层次的资本金融资渠道。建议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的同意,凡是雄安新区企业在境外获得的本外币资金(包括全口径融资),并且这些资金使用在雄安新区的,就可以作为资本金。建议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特别是雄安集团)可以让渡一定时间和一定比例的股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雄安新区来展业和兴业,并允许他们在京津冀发行雄安新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在雄安新区建立境内外公司的股权、本外币债券的交易市场,积极吸引境内企业到雄安新区来发行本外币债券。
四是雄安新区要创建国际一流的金融法制环境。按照国际视野来看,凡是出现金融纠纷,首先要依靠当地的仲裁机构来解决。雄安新区应按照国际惯例来处置金融纠纷,在没有通过仲裁之前决不允许通过司法来进行任何形式的款项止付,因此要尽快启动雄安新区仲裁机构的建立、运行机制的落地工作。雄安新区还应充分利用立法权来优化金融监管环境和整合监管资源,特别是要立法来对雄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