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迎来新机遇。有着中新合作特殊“基因”的苏州工业园区,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11月7日下午,第四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下称“服贸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要的官方配套活动,此次服贸论坛主题为“数字赋能,开创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这也是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首次在进博会主场举办。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旅行等传统领域受挫严重。但服务贸易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际合作的新领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江苏省副省长惠建林在致辞中表示,苏州是全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江苏比重接近40%。展望未来,希望苏州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服务贸易国际交流合作,突出抓好数字贸易,积极探索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江苏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苏州深化改革创新,集聚全球资源,提升“苏州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服贸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承办。第一财经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提供全媒体支持。
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服务贸易也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6617.2亿美元,服务进出口规模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比已达44.5%。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合作,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协议,积极促进与东盟、金砖国家、中东欧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额不断提升,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也得益于中国持续扩大的服务业开放。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中国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投向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国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还强调,中国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同时,中国将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如何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如何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推进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进程中,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服贸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以“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江小涓认为,传统的服务业主体部分要“同时同地”,是不可贸易的,因此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比重一直比较低。但在网络时代,服务业变得可贸易。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服务业更为灵活,不仅可贸易而且可分工。比如,5G时代,远程医疗、远程授课变为可能。
数字时代下,“跨境链接”“跨界链接”“全域链接”的成本极大降低、收益极大提升,全球范围内更广泛深入服务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也将推动数字全球化时代到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以“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迟福林表示,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自由贸易和规则重构的重点,要推进服务业开放进程和内外标准对接,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公平竞争,有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迟福林认为,未来1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5年,我国服务进口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服务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过10%;其中,知识产权等生活、生产性服务进口累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5年,我国进口服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之后的主题演讲环节,交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钱斌表示,长三角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在推进数字贸易方面大有可为。建议长三角区域应进一步发挥全国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