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煤炭、老龄化……当前热点话题如何解读?
时间:2021-11-0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当前房地产风险如何?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长期人口流动的角度,一二线存在房价过高风险,非都市圈城市群的三四线存在库存过剩风险。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前期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经营活动景气度处于临界值以下、30城商品房销售回落、土地流拍、资金来源回落。

9月房地产经营活动指数落入临界值以下;9月、10月4-1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套数和面积同比降三成;8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0.3%,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为-13.9%;8月房企从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的开发资金同比分别增长-19.6%、-59.1%、-0.7%、-6.8%和-8.0%。

要尽可能实现房地产软着陆,避免硬着陆,用时间换空间。加强住房制度改革,构建长效机制,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产税,促进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如何看待房地产调控

从土地市场看,第二次集中供地流拍率高企,目前完成第二批供地的15个城市流拍及终止拍卖占比54%。从住房销售看,近期住房销售明显下滑,5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三季度同比下降18.2%,9月单月同比下降超两成。

从政策看,央行三季度例会提到“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再提两个维护。房地产调控将稳字当头。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最终还是看人口流动和土地供给的基本面,以及金融政策的松紧程度。

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原因是什么?涨势何时休?

2020年至今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四方面原因,全球流动性、供需缺口、全球转向清洁能源、运输成本抬升。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正由普涨转为分化。具体来看,原油、天然气、煤炭三大能源品,高耗能的大宗品种如铝、硅铁、锰硅价格持续上涨。受需求端预期影响较大的铜、螺纹钢出现高位盘整趋势。

本轮因疫情产生的生产供应限制对供给、运输冲击较大,供需缺口修复时间拉长,叠加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等带来的供给约束、长期落后产能出清、全球优质资源稀缺性等问题,拉长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的时间,部分大宗价格运行中枢边际抬升。但经济有自身的周期规律,价格机制也最终将发挥调节市场供求作用,国家在对部分地区“运动式减碳”进行调整。

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鼓励新能源、双控等长期战略的背景下,商品价格虽然会有政策性、周期性的波动,但是部分商品价格中枢会系统性地抬升,价格中枢的适当提高,也是减碳的一种手段。

如何看待节能双控?

由能耗双控、煤炭供给缺口、发电成本上升等因素引发的限产和限电,其背后主要原因是,2020年全球陷入疫情,中国经济率先恢复,承担为全球提供产能的角色,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均提高,偏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标。2021年1-8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3.1%;2021年上半年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长7.6%,比2019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比“十三五”和“十二五”年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创多年来新高。

发改委分别在8月、9月发布两份文件,《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内容反映了上半年各省份在能耗控制上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能耗控制的考核措施。由此部分省市出台了限产措施,以完成三季度能耗双控目标。

此外,限电还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涨,当前动力煤价格较今年低点上涨近1.5倍,我国煤电占比达63%,发电成本上升。

近期经济形势,受到限产限电、疫情反弹等短期扰动因素,以及金融信用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升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周期性政策性因素共同影响叠加。跨周期调节政策兼顾短期稳增长、稳就业和长期控风险、促改革、调结构。

中小企业利润挤压明显

当前经济周期运行的阶段

先看几个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数据:9月PMI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9.3%,落入临界值以下;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6.2%,连续五个月落入临界值以下;9月、10月4-1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套数和面积同比降三成,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9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4%、47.9%和47.5%,分化明显。

中小企业集中在下游,对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反映明显,利润挤压较为严重。近期针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平均利率在5.5%左右。二是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实施力度等。接下来,全面或定向降准都有可能。

建议:短期以新基建为主的加强跨周期调节,减税降费,加大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长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改革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力新基建。

人口:四方面举措应对老龄化、少子化

做研究要多关注中长期的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