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进博会上开飞机吗?”
作为全球第一批承诺参加首届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连续第四次亮相的企业之一,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工作人员早在11月2日就在朋友圈里发出了邀请,吊足了观众兴致。
11月3日,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夕,霍尼韦尔展台上的飞行模拟器围着四位工程师,做着最后的安装调试。这台将首次在中国展会上高调展出的飞行模拟器,占地17.5平方米,自10月28日开始进场组装,经过几十个软件的调试,将确保在展期间供参观者通过实际操作顺利体验飞机的通信、降落、滑行,享受飞行的感觉。
这样独特的体验,只是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上,大量全球新品集中首发和“最高”、“最大”、“最快”等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个缩影。
在年年举办、“越办越好”的进博会上,不管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国别数,以及新品首发数量,都在持续创下新高。对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而言,这个回头率超过80%的盛大舞台,被跨国而来的他们视为发现商机深化合作的世界级平台,也凭借实实在在的机遇和不断释放的溢出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朋友。
重视“进博机遇”
“我们非常重视进博机遇。”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沙恩·泰德贾拉蒂(中文名沈达理)表示,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进博会的意义更加彰显,参加这一盛会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今年霍尼韦尔展台面积比去年增加两倍以上,充分展示公司进一步把握“进博机遇”的信心与决心。
同样是进博会的老面孔,ABB从首届开始连续参展并已紧握第五届的入场券。ABB(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亮认为,通过进博会,ABB更好地倾听市场声音、了解行业动向,从而更紧密地贴近客户需求,研发更多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创新技术。过去三年,ABB在进博会的舞台累计展示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130多项创新产品与前沿技术,发布了多款新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政府代表团,并与近70家客户签署合作协议以推动联合创新。
美国杜邦也是进博会的老朋友。杜邦中国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新告诉第一财经,多年的参展显示,进博会为上百家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一个向中国和全球自我展示的平台。
来自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BI)今年连续第三年参加进博会,将带来4个首发和首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表示,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体现了BI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承诺,“我们对中国市场抱有坚定信念,对上海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战略规划感到振奋”。
去年是邓白氏第一次参与进博会,首秀后与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陆续达成多方面的合作。于是,邓白氏又提前确定了今明两年连续参加进博会,并把展台面积进一步扩大。在邓白氏中国区总裁吴广宇看来,连续几届进博会的成功召开充分展示了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营造多元包容营商环境的决心。邓白氏计划继续以中国市场需求为核心,将全球能力与本土创新相结合,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加过进博会但在去年缺席的路威酩轩集团,也将带着丰富的新品重返今年的进博会。路威酩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此前告诉第一财经,虽然集团不一定每年都参展,但参与进博会是集团看好中国在全球疫情下发挥经济复苏带头作用以及持续开放市场的一种姿态。在中国这个持续发展和开放的市场,“天天都是进博会,处处都是进博会”,集团正在投入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
从最初的198平方米,到今年超过800平方米的展台,进博会“一届都没落下”的德国深度清洁专家卡赫不断扩大参展面积。卡赫中华区总裁唐晓东表示,进博会对于卡赫来说至关重要,是卡赫在华发展和对外展示最重要的平台。2020年,卡赫的中国市场业务同比实现了40%的增长。卡赫中国集团逆势突破了人民币30亿元的销售规模,出口和国内市场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除了不计其数的老朋友,“进博机遇”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朋友。
旗下拥有多个全球手表品牌的冠城钟表珠宝集团,就是进博会的新朋友。公司执行董事助理温迪世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高端消费品的强烈需求,国际大品牌也都对参加进博会表现出很强的意愿。所以在去年参观完现场后,就立刻决定今年一定要参展。”今年,他们一口气申请了近300平方米的展位,希望推出旗下五大品牌。
日本化妆品企业集团高丝同样是进博会的新面孔。高丝中国总经理篠原和行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中国市场在公司全球的占比也明显提高。视中国为全球最重要市场的他们,近年来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虽然是第一次参展,但他们今年“大方”地申请了500平方米的展位,“去年参观时看到其他国际品牌的展位都是很大面积,我们也不能落后”。
篠原和行认为,参加进博会不仅能吸引中国消费者关注,还将让全球市场瞩目,因此他们也计划利用直播等方式,“不仅通过进博会对中国进行传播,还要对全球进行品牌宣传”。
在10月28日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