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0.6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265.4%下降至264.8%;前三季度共下降5.3个百分点。三季度M2/GDP下降2.7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212.0%降至209.3%。从去杠杆态势上看,宏观杠杆率已经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最高点271.2%持续经历了四个季度的下降,四个季度共下降6.4个百分点;杠杆率的下降速度在2021年三季度有所减弱,分母因素(即名义GDP增长)驱动的快速去杠杆时期已过,未来宏观杠杆率将以稳定为主。
影响宏观杠杆率变化的两大因素是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近几个季度,货币政策已回归常态,且政策环境偏紧,这是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的主要原因。从全局看,经济复苏程度是影响未来几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关键因素。
住房贷款占比持续下降个体经营贷成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因
2021年三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0.1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62.0%上升至62.1%;前三季度共下降0.1个百分点。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居民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受疫情冲击,20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加快,随后开始平稳。观察两年的增长水平,2019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居民杠杆率增长6.8个百分点;而2017年三季度到2019年三季度,居民杠杆率也是上升了6.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基本态势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只是由于疫情而改变了部分节奏。
首先,居民经营性贷款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前三个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住房贷款与GDP之比都在持续下降,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有轻微下降,居民经营性贷款则保持上升态势。居民经营性贷款增长是对居民杠杆率唯一有正向贡献的因素,而其它贷款都拉低了居民杠杆率。居民债务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对于缓解居民债务风险是有利的。
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占比持续下降。监管政策在遏制房地产泡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的现象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加强。普惠贷款自2018年起一直处于加速上升的态势。个人经营性贷款是普惠型小微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类贷款增速不断提高。居民债务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其次,居民消费支出恢复力度减弱。今年一季度开始,居民消费增速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民储蓄率开始下行。但三季度消费的恢复力度减弱。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战略下,居民的最终消费是决定经济复苏程度的重要力量;只有消费复苏,企业才能有乐观的预期,才能进一步增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疫情的反复客观上抑制了消费复苏。未来一段时间,居民消费有较大恢复空间。宏观政策仍需在促进消费方面发力,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宏观杠杆率的健康稳定。
非金融企业部门继续去杠杆企业收入和利润表现亮眼
2021年三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1.6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158.8%降至157.2%;前三季度共降低5.1个百分点,已经持续五个季度下行。在受到疫情冲击前,2019年末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1.9%,当前杠杆率仍有下行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7.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8%和1.5%。看过去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前三季度总投资增速为4.0%,其中房地产为7.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为3.6%和2.0%。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今年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表现亮眼。1-8月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3.9%和49.5%;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24.9%和75.0%。利润上升的同时,企业更加降低了外部债务融资的需求。企业部门在账面积累了大量资产,短期内并没有紧迫的融资需求。过去几年宏观杠杆率得以平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意愿有限,在利润率尚可的环境下不再进一步投资扩大规模,从而降低了企业债务的增速。同时,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众多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上升,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
政府杠杆率略有上升全年增幅或低于预期
政府部门杠杆率从二季度末的44.6%上升至三季度末的45.5%,上升0.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共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从二季度末的19.4%上升至19.7%,上升0.3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从二季度末的25.2%上升至25.8%,增长0.6个百分点。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进度都较为缓慢,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实际新增余额已经接近全年的新增债务限额,而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四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还将有所上升。考虑到政府债务支出手段受限,政府融资意愿不高,全年债务增量可能会低于全年的预算赤字。
首先,国债全年新增规模可能会低于预算赤字。前三季度新增国债规模为1.12万亿,而全年预算赤字为2.75万亿,尚有1.63万亿的缺口,高于前三季度全部的新增规模。过去十余年中,前三季度里实际新增的国债余额都会超出全年新增限额的一半以上。而2021年前三季度实际新增仅为全年新增限额的40%左右。综合这两个因素来看,预计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