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财政政策有待继续发力 要摆脱通缩危险!|首席对策
时间:2021-10-3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综合数据显示,从目前来看,只要四季度经济增长不为负数,今年全年便可实现6%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三季度的经济超预期放缓,令最后三个月经济运行速度和宏观政策实施备受关注,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转换调控方式?财政政策是否需要加大力度?微观经济杠杆如何调节?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

财政政策是否需要做出改变?专项债的发行何时形成具体实物量?货币政策接下来的主要发力点在哪儿?蔬菜、猪肉涨价,PPI向CPI的传导已经显现?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

廖群的主要观点:

财政政策四季度有待继续发力

新基建项目已经排队很长地方政府应尽快落实项目

各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防疫与基建需要形成实物量或有时滞

宽信用是货币政策重要着力点

海外紧缩影响有限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国内增长

CPI离通胀还有距离要摆脱通缩危险

财政政策四季度有待继续发力

第一财经: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前三季度的金融数据不如预期,票据融资继续走高,显示实体经经济依旧面临压力,不少人认为财政政策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您怎么看?

廖群:确实是这样,三季度年中以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有所收紧,这样的话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种压力。相对来讲,货币政策实际上可能到9月份的话,你看有些MLF的一些等量的发放的话,应该来讲,其实货币政策可能已经开始放松了。下面财政政策的话还有待于发力。因为咱们现在目前的官方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感觉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跟目前的状况还比较吻合,但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积极度,从我个人感觉也就不够,那么收紧的也可能力度大了一些。从现在需要宏观经济政策适当放松的时候,可能第一个要从财政政策来着手。

新基建项目已经排队很长地方政府应尽快落实项目

第一财经:财政政策也一直在发力,财政部也表示,到11月底争取把今年的地方专项债发放完毕,但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基础设施投资的这种增长?

廖群:这个可能就稍微有个时滞了。加快发债的话,落实到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时滞,发债你是钱到了,钱到了以后还有转账到账等等。当然这项目实际上新基建项目应该是排队已经很长了,你不需要找新项目了,新项目的时间你就长了,但新项目总还是根据形势要进行再评估一下,所以都有这样的一个时滞。所以我想现在如果说最近已经加快这个地方债的发行,那么如果各个地方政府在加强增长动力方面再有意识的话,应该尽快落实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应该还是有时间的,而且应该来说也有条件加快。

各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防疫与基建需要形成实物量或有时滞

第一财经:您说中间有一个时滞,大概您预计多长时间能形成真正的地方债的实物量?

廖群:可能各个地方政府不一样,我想就是说也根据迫切度了。现在从市场上来讲,我们都是很希望它加快。但是从政府角度来讲,它要权衡,因为疫情毕竟还没有结束,需要有一定的力度防疫抗疫。实际上来讲,我们是说相对于我们前一段的期望,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是从政府角度来讲,它的目标实际上当时定的是比较低的。6%的话,因为你三季度已经增长9.8%了,也就意味着全年要增长6%,实际上只要第四季度不负增长就可以。第四季度负增长我觉得不太可能。所以的话从迫切性来讲,市场觉得很迫切,但是政府它还要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它也要统筹考虑。所以的话新基建也应该发力,那么各个地方政府的话,应该赶快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加快落实。发力点,新基建就是说它当然也有定义,应该来讲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包括5G、包括网络建设、大数据中心等等。当前我觉得当然应该是5G,但是也可能可以再快。那么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网络的建设,还有信息设备的建设,长远一点来讲,当然更基础的芯片。这个当然不是短期的问题,但是确实需要抓紧,这是一个信息建设的很重要的基础。

宽信用是货币政策重要着力点

第一财经: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是现在国内的货币政策要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您怎么来看?

廖群:这个观点肯定是有一定有道理的。因为宽货币,当然因为货币发出去了,它实际上你手头宽货币,首先你发到银行、发到金融机构,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这些钱是不是会走到实体经济就不一定。它可能在金融体系内部,它就在循环。所以你说货币政策要对经济产生直接的有效的影响的话,肯定还是要宽信用。等于给你贷款,要贷出去,贷到企业,应该贷到所需要的企业。而不是说货币发出来了很多流动性泛滥,但是它就在内部,在银行系统内部大家整个炒作的话,这样的话非但不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也会造成金融风险,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就是金融机构、银行要服务实体经济,所以宽信用是一个着力点。

海外紧缩影响有限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国内增长

第一财经: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的通胀高企,欧美央行可能会加快缩表进程,这个会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廖群:会有一定影响,因为咱们国家现在也是开放度很高了。我们的货币政策虽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