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感知终端超1亿个,上海数字化转型提16项指标
时间:2021-10-2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明确了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

10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1+4”目标体系。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此外,还包括四方面16项具体指标,比如,经济领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建设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建成物联感知终端数超过1亿个,开放公共数据规模超过15亿条。

转型的意义

在2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回答提问时表示,城市数字化转型事关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主要有三方面重大意义。

一是面向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探索最宝贵的经验。二是面向超大城市运行治理,解决最急迫的问题。三是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坚持服务全国大局,对标数字中国建设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实际,从技术创新、制度突破、底座建设等方面,探索数字化加速发展的新经验。”他说。

同时,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各类资源高度紧张,风险挑战无处不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早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上海就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十四五”时期是上海推动城市整体迈入数字时代,全面构筑未来城市新形态、战略新优势的关键阶段。

继《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及《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推进上海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能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3年)》之后,《规划》是完善1+1+3数字化转型顶层架构的重要文件之一。

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下称“中心”)的解读,《规划》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包括数字化转型顶层架构的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发展脉络的进一步延展,城市数字化转型内涵的进一步扩充。“上海之前进行了三轮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利用体系、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普惠化应用格局。这次的规划将信息化重心聚焦到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变化的不仅仅是名词,更是内核。”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对第一财经表示,“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是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其中“整体性转变”是目标,“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是技术和制度两大驱动力。

《规划》将生活、经济和治理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统筹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数字化转型,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赋能”。

在盛雪锋看来,相比2011年以来上海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转型”成为此次《规划》部署生活、经济和治理场景的核心要义,是否实现跨部门连接、是否实现业务场景融合、是否具备复制推广价值是检验数字化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上海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最为集聚且能级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数字产业基础和产业数字化需求市场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在数字化战略加持下,“五个中心”建设将全面构建起数字化竞争力。

哪些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1+3+6”的任务体系。其中,“1”是厚植一个转型基础,完善城市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城市数据中枢体系,打造城市共性技术赋能平台,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3”是三化联动推进转型,包括以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以生活数字化转型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能治理。“6”是实施六大工程,包括“数字价值提升、数字技术策源、数字底座赋能、数字规则引领、应用场景共建、转型标杆示范”工程。

位于浦东金桥的上汽延锋工厂。上汽延锋供图

接下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今天在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六大工程,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还将推进“20个新”的转型。包括经济数字化转型“七新”,生活数字化转型“八新”,治理数字化转型“五新”。

而在数据流通运用方面,上海也将出台相关条例。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透露,下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的有关要求,以即将出台的《上海市数据条例》为指引,统筹推进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更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总监凌超认为,准确理解上海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