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长期动态博弈作为时代宏大的背景板,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中美之间的时代剧本。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位是制造枢纽、世界工厂,在全球分工中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巨大的成本上升。螺纹、铁矿石、动力煤,这些都关乎中国的成本,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电为主体,因此电是整个工业品体系定价的锚。九月中下旬,以动力煤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涨,确实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短期困扰。不过近期我们看到整个决策层快速启动,发现问题以后快速纠错纠偏的一个机制,通过一系列中央部署开始落实下去,煤电之间传导不畅的状态将逐步缓解。我们根据一些线索和信号做出合理的推测,从结果来看,中国的利益正在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同时,油价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美国关切的核心利益,油的趋势不会结束,未来达到100美金大关应该时间不远,美国是全球第一油气生产大国,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的升值代表着美国的核心利益。
另外一个方向是比特币,比特币在去年拜登竞选总统的时候大概只有2万美元左右,今天回望比特币已经是3倍有余的价格,最高达到6.6万美元,按照这个趋势推演,迟早有一天会超过10万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美国在加大马力印钞。MMT是一条不归路,美国已经抛弃西方宪政体系的两根支柱“财政平衡”和“有限政府”,完全把世界带入一个颠覆性的经济运行框架。对美国来讲,也将某种程度上满足它的利益诉求。
全球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以我个人理解,全球关系可能来到了一个新阶段:“共存共治”。
这个词其实是美国外交全球战略设计的核心人物沙利文去年5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里提出来的,“在军事、外交、政治、经济、全球治理各个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和中国谋求一种共存、共治的关系”。从特朗普时代的脱钩(decouple)到日内瓦,再到杨主任和沙利文会面以后提出的Recouple(重新连接),我个人预测,中美之间经过过去几年激烈交锋以后,正在形成某种意义上的“新均衡”。
这个“新均衡”我总结了20个字,供大家参考和思考。
从美国的角度来讲,“钞票要印”,大家还在揣摩美国什么时候Taper,什么时候加息,作为资本来讲,比特币在杨主任和沙利文会面之后迅速创出一波新高,它背后代表的是钞票要印,美国的核心利益才能满足;
对中国来讲作为全球分工的重要一环,“通胀要传”,不能一家消纳通胀,印那么多钞票。最近一段时间,煤电联动机制的改革,可能代表着中央最高决策的某种新思考,这个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煤的本质是电,电的本质又构成整个中国工业品体系定价的锚,它是整个基石,所以通胀要传。
“共存共治”,这是双方交换以后新的游戏规则。还有“利益分配”,两个巨人共坐江山,未来要商量全球的利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某种程度的均衡和共识、共享利益。这种状态也是大家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是通过过去三四年中美之间激烈交锋换来的。
美国有两个武器:第一,财政赤字货币化(MMT),它可以印钞,行使其全球治权的核心权力,即铸币权。第二,美国的能源独立则是“上帝禀赋”,给中国是煤,给他们是油气,高效能源转化的自然资源禀赋,过去几年中国能跟对手打到今天共存共治的格局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个理解,就是要理解中国的周期转身。过去一年多的整个经济运行数据与以往大不相同。中国或许正处在一个周期转身的巨大时间窗口,从过去的房地产周期转身为清洁能源建设的绿电周期。
这就是我讲的此周期非彼周期,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异常,总量数据都是向下的,三季度GDP增速掉到4.9%,9月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过去一年多时间,实际上中国都是在去杠杆的,社融跌到了10%,这个趋势还会延续。
9月中下旬以来因为拉闸限电,限制供给的同时,PMI下落、各种资源要素价格猛涨,从投资层面认知,在资本市场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滞胀”预期,导致风险偏好出现明显下行,逐渐转化为股票市场情绪的阶段性冲击。
虽然地产总量数据向下,但是成本的数据全部是昂扬向上,如果没有国家这次果断出手,动力煤现货价格已经涨到2300、2400,这意味着工业品、资源价格已经和传统的房地产基建周期以及传统的宏观经济数据没有多少关系,中国经济运行已经不再是由房地产和基建周期所主导。
如果把供给冲击因素,如煤荒、电荒,拉闸限电等因素去掉,如果这个趋势还存在,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样的周期正在转身,简单来讲,中国已经不在那个房地产基建为主体的周期中了,我们已经转身投入到一个宏大的绿电周期中。
如果在中国周期正在转身的今天,经济研究者还沿用过去20多年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体的经济周期数据,构建模型去推演未来的数据预测,做未来的政策预测,就会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今天与其说是滞胀,不如理解为周期的转身。从指标上认知的话肯定是滞胀,总量指标下落,价格指标上行,但如果从周期转身的角度来认知,我个人认为它只是个影子。因为中国正在发生周期的转身,从房地产周期到绿电周期。与其说是“逆周期”政策,更准确的表述是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