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流动性展望:降准必要性降低
时间:2021-10-2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回顾10月月内资金面走势,整体上维持震荡,在平稳跨季后继续保持相对均衡的状态,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明显上行,突破3.0%关键点位。进入四季度,地方债供给持续加速,MLF到期压力即将达到全年最高点,但11月财政支出也将加大力度。经测算,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流动性并无缺口。较大规模的MLF到期压力让市场再次关注央行会否“二次降准”,但我们判断可能性不高。

如何看待政府债供给:供给压力持续存在。

对比预算执行进度,地方债已明显提速,后续压力较小,而国债受到11月到期量较大的影响,预计供给压力还将延续至年底。国债方面,预计供给增加,但受制于到期规模较大,11月净融资额可能在3000亿元左右。地方债方面,10月专项债的净融资已经明显提速,预计11月仍将保持,净融资额可能达到4500-7000亿元。总体来看,政府债净融资将对资金面形成较大压力。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支出力度增大对冲资金压力。

公共财政季节性规律明显,但四季度财政支出力度料将加大,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参考国家财政与政府性基金的预算数与最新公布的9月执行情况,后续仍有较大的执行压力。政府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在跨周期调节的思路下,结合收入部分情况,我们预计11月财政收支差额(不考虑政府债净融资)整体可能达到-17000亿元,一定程度上减小流动性缺口。

如何看待央行操作:逆回购到期压力较大,但变数较小。

央行10月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中下旬扩大逆回购投放规模,预计11月初会有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不对央行流动性投放做假设、只考虑资金到期情况下,11月MLF到期余额为10000亿元,为年内最高值。此外,10月20日起央行展开1000亿元7天逆回购,从而呵护资金面平稳跨月。相应地,进入11月后逆回购到期会为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市场基本已经形成预期,因此预计在资金面情绪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如何看待其他因素:缴准压力微增。

流通中的现金M0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除了重要节日外,年内基本波动不大,2018、2019和2020年的11月,M0平均增加500亿元。同样的,参考2018-2020年同期情况,11月份扣除非银同业存款的人民币存款通常增加9000亿元,假设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为8.9%,则法定存款准备金将增加约800亿元,扩大了流动性缺口,但整体影响较小。

11月降准概率不高:当月流动性缺口并无太大威胁。

然而较大规模的MLF到期压力也让市场再次关注央行会否进行“二次降准”,但我们认为可能性不高,主要有以下三层考量:①流动性缺口不大,降准必要性降低;②目前央行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呵护资金面,对于降准工具的需求下降;③内外部经济环境制约货币政策宽松。另外,即便央行执行“二次降准”,资金面或许也不会大幅宽松。

后市展望: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流动性并无缺口。

考虑到资金面压力较小、央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的空间大、内外部经济环境制约货币政策宽松,11月降准概率不高,即便央行执行“二次降准”,资金面也难现大幅宽松。再考虑财政发力和宽信用政策将成为后续政策组合,长债利率仍存上调风险。从目前来看,市场仍处于相对震荡的阶段,我们认为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可能围绕3.0%水平波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