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是商业信用的重要载体。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2021年9月26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努力打造全国信用数字化转型高地、信用应用创新高地和信用产业集聚高地。强化商票及其信用属性,有利于完善我国商业信用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商票信用属性与高质量经济发展
(一)商票及其信用属性
解放后,商票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杨浦区办事处和黄浦区办事处(现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杨浦支行和黄浦支行),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票贴现业务。目前,商票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结算方式、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
商票除具备商业汇票结算与融资属性外,还具有明显的信用属性,体现了商品交易中延期付款所形成的商业信用关系,对优化企业资金配置、提升商品交易效率、提高商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商票信用属性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商票信用属性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完善商票信用属性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商票信用属性的发展将推动商票基础设施、市场信用机制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商业信用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与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推动商票信用属性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商票应用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促进商票信用属性发展。
(三)商票信用属性建设是时代和社会信用发展的必然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健全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快推进商票信用属性建设将促进商业信用领域制度的完善,加快商业信用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商业信用环境,并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商票信用属性发展的优势与瓶颈
(一)商票信用属性的发展优势
1.商票基础设施初步成型。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全国统一商票市场正在形成,改变了商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利于商票信用属性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了信用与融资支持。
2.创新业务产品蓬勃发展。供应链票据作为商票的创新升级产品已正式推出,有利于充分运用商业信用打通供应链、产业链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动完整内需体系的构建,促进国内大循环,推进产业创新。
3.商票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在研发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将融合票据交易系统、ECDS等票据市场原有系统,有望进一步提升商票全流程业务效率,推进商业信用数字化进程。
4.商票信用机制建设不断加速。上海票据交易所已开展商票信息披露工作,这是商业信用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预示商票信用机制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有利于净化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二)商票信用属性的发展瓶颈
1.信用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虽然上海票据交易所在商票基础设施、商票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商票信用属性的相关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仍较为薄弱,如:缺乏有效的商票评级体系、商票签发尚未纳入统一征信、商票统一担保机制尚未建立、商票信息披露主要依靠企业自主披露等,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统筹协调,研究解决。
2.信用风险相对较高
总体上看,由于商票的信用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与银票等融资产品相比,商票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存在部分承兑企业履约能力不强,商票到期不兑付的现象;存在行业集中度较高,周期性风险较为明显的现象。较高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引发了商票在票据市场中占有率较低、流通性较差、存在感不强等状况。
3.存在伪假商票风险
随着电子票据的不断发展,纸质票据逐步退出票据市场,传统伪假纸质票据作案手法销声匿迹。近年来,电子商票领域出现了一类新型伪假风险,即通过开立伪假企业银行账户,冒名开立电子商票骗取受害企业或银行资金。2020年10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出台票据账户主动管理功能后,此类风险事件开始逐步减少。伪假电子商票不仅阻碍了商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严重危及商业信用环境。
4.类票据业务风险
近几年,类票据产品—电子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