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价值观的衰退导致经济增长活力不足
时间:2021-10-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科技创新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竞赛,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而以科技为引领的跨国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零售巨头等,将未来的增长前景纷纷押注于科技创新。但是,关于创新的价值观以及自主创新的驱动这一话题却很少得到关注。事实上,创新价值观以及内在驱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等学者通过《活力》这本书,从经济学范式和模型出发,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重新评估创新的价值观内涵

许多学者对创新有很丰富的讨论,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难以达成更好的共识,在如何调和二者的矛盾,或者说如何寻求活力上,值得深入思考。在以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看来,科技创新的一切源泉源于社会活力,即大多数创新是由千万普通人共同推进的。当前,发达经济体的衰退或许更多缘于大众创业创新价值观的消退,创新的缺乏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陷入科技创新的分化局面。

一方面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分配明显不平衡,行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以及人群的分布等,这些不平衡最终造成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引发了其他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挫伤了个体和创业团队的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自主创新衰落的西方国家,苦于活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的衰退。创新的产生和触发需要更为开放的环节,除了关注技术本身的经济意义,不妨试着去激发个体或社会活力,以此推动自主创新价值观的重构。

埃德蒙·费尔普斯指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创新在总量水平上的严重损失,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下降。诚然,技术本身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变迁之中,科学前沿和创新发明不断涌现,而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正外部性也受到了新的挑战,这些并非经济要素本身。往前一步看,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引领的经济体出现了较大的内生性增长的缺失,而不是科学发现驱动的外生性创新的减少。《活力》一书的研究指明,由于社会活力的衰退,创新不足所引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资增长缓慢和投资回报率的下滑、国家不满情绪的上升和城市与乡村的内部竞争(或称之为资源分配不均衡)。本书为此提出了更具启发意义的假设,经济活力的消失很可能是现代价值观的衰落导致的,而正是现代价值观最初点燃了这种活力的火花。

从跨时序和跨国视角认识自主创新

本书从创新的横向和纵向的两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分析。如作者所言,生产率增长以及创新是人均GDP长期增长的主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来源。以作为总的技术水平的TFP数据来看,创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过去普遍被过于宽泛地理解,作者将其分为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两个部分,以此区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并将TFP置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动态机制与空间,在国家层面研究创新动态的变化。

依据TFP的三个基本序列——GDP、劳动力和资本,书中分别描述了人均GDP在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变化、同一组国家对应的TFP数据的变化、美国人均GDP的累积增长和TFP累积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TFP增长减缓的全球性趋势。通过几组数据比较和描述,证明在早期的英国、美国以及后来的德国、日本等,均表现出对世界最佳实践的追赶,这成为“二战”后TFP和人均GDP稳健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各国在追赶能力上表现差异较大。20世纪70年代后,TFP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放缓。具体来说,二战之前,自主创新的主要产生者是美国、英国和法国,二战后美国、英国则成为向其他国家传播创新冲击的主要角色。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时期,自主创新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远低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证明了普遍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引擎的IT技术和行业并未体现更为强劲的创新活力。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IT技术和行业的快速崛起是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技术本身的进步,造成了劳动力的挤压,即机器和技术开始取代劳动力的作用,例如现阶段的算法技术,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转向低生产率部门,而且算法成为主导整个新经济模式的核心,人的作用则更多遵循严密的算法系统、智能化流程进行作业。比较典型的如外卖行业、出行、自助点餐系统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寻求数字化转型,这对于传统的劳动关系和生产率将是一场革命。当然,我们在平衡机器和人的关系时,需要回归到自主创新的源头——人的个性、智力和体验,而不仅仅是大规模的算法、系统和智能化,否则会挫伤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活力。

自主创新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从冰岛的四家创新型公司案例入手,探讨了这些自主创新的公司所拥有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自主创新而设立,而非简单对新技术的应用。在这些公司创始人的价值观中,创新者的冒险精神、财务独立以及快乐的工作十分重要;而在创新者的背后,简单的法律法规、便利的融资条件,面向世界市场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等,均可以为自主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作者进一步研究了20个OECD国家的价值观、制度和创新指标,由此得出结论,经济绩效是由本土TFP增长、工作满意度、男性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来衡量的,生育率作为衡量对未来乐观程度的一个指标,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