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发达经济体出现明显通胀迹象,海外投资人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究竟这是暂时还是长期的?
这个话题现在放在欧美各国都是焦点,而且引发的争议不小。
比如,在英国,通胀上升的势头已经快过各行业出现的工资快速上涨的势头。投资圈津津乐道的一个例子是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近期接受BBC采访时被怼的情节。
约翰逊受访时,很不谦虚地把工资上涨归为自己的政绩,认为英国人在经历了10年的工资停滞(flat-line)后,终于开始上升了。
然而,BBC的主持人却直接打断他的自吹,并且用数据“打首相脸”,说实际上英国的通胀太高,因此如果扣除通胀率,过去3个月的实际工资水平正在下跌。
约翰逊只得尴尬地回应说,他指的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在上升,但主持人并不认同。
随后,BBC的“事实调查组”专栏很不客气地用数字和图表详细地怼回英国首相的言论(篇幅过长,这里就省略了),结论是:如果看过去12年的实际工资水平,英国打工仔的收入几乎完全没增长。虽然2020年8月后,实际工资持续上升了几个月,但在近3个月,又开始下跌的趋势。
和约翰逊饱受通胀直接困扰不同,笔者在美国德州的一个另类投资界的朋友、石油交易商萨穆杰,一直自诩是这一轮欧美通胀的“受益者”。
萨穆杰对此轮发达国家的通胀判断归为结构性通胀。
所谓结构性通胀,即通胀的主要驱动力是来自个别的经济部门/行业,而非全面性的通胀。
他的依据是,这次通胀背后,最主要原因是各国的“量宽”措施退出滞后,缩水太缓,以及传统能源过去几年在欧洲被过度压制导致供求不平衡,并且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全球物流业的供求被严重扭曲,价格暴涨,因此这种结构性通胀短期内难以结束。
鉴于他的观点在海外投资圈颇有代表性,这里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萨穆杰认为,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已经出现持续的通胀上升。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能源的供求不平衡,导致发达经济体将出现电荒或能源紧缺情况,叠加全球供应链紧张情况,进一步驱升了通胀;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央行缩表速度过慢。
先看能源供求关系。随着欧美国家的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各国的生产和商业用电正逐步回升,但是能源供应受到石油及电煤产能影响,以及全球供应链的“瓶颈”影响,出现严重的供应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绿色清洁能源颇受媒体和政治家们的欢迎,但全球的真正主要能源,仍然是传统能源,包括石油和煤炭。
但在过去几年,传统石油及电煤的产能被不断压缩。过去两年,恰好也正好是传统能源产能被大量削弱后的两年,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受到经济停滞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能源产能削减最为严重。
“目前扩大传统能源产能的最大困扰是来自政治因素——要重启传统能源产能,在很多国家是政治上无法过关的。特别是在欧盟,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实施碳排放控制,这使得传统能源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萨穆杰介绍说。
他补充,“不少发达国家的政治人物用天真的眼光来看待能源政策,这些欧美政客所不了解的是,要重启这些传统能源设施,其实是很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他们只知道清洁能源是政治正确,是一种政治潮流,为了选票只是随波逐流,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过度削减传统能源产能)的后果。”
萨穆杰认为,欧美议员们的态度已经影响到能源产业的公司行为,不少公司为了迎合政治生态,开始做出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为。
“你能想象吗?情况最搞笑的时候,连壳牌这种百年传统能源企业都声称要削减传统能源占比,要转型做清洁能源。”他笑着说,“那是百年基业啊,你能说变就变的吗?如果全转变了,对行业的供应的影响是什么?”
萨穆杰表示,清洁能源是政治正确,但在商必须言商。前几年,壳牌和BP都在变卖资产;现在它们都想买回来,这就是没有遵循市场规律的结果。
“欧美都有很多议员喜欢用气候变化来打压传统能源,喜欢政治大过经济,但是政治不能解决实际需求,当全世界都出现能源瓶颈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这就是通胀的根本来源之一。”他说道,“这也是我两年前开始布局传统能源市场的原因。”
从供应链的角度,感受可能更为直接。一位涉足全球港口投资的朋友介绍,欧美各大港口均出现严重的积压现象。造成港口货箱和轮船积压或是滞留的重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物流人手短缺;特别是欧美的码头,开工人数严重不足,在物流方面,陆路运输的司机开工率也严重不足。
这种形势什么时候能缓解,目前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大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北美圣诞节销售旺季的到来,供应链的紧张情况只会更严峻。
高盛近期发布石油报告称,在2021年底石油价格将会飚到90美元一桶。萨穆杰认为高盛的判断有低估之嫌,他从自己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来判断,觉得这个体格根本打不住。
“现在是结构性的紧缺。”他说,“而且叠加全球供应链的紧张。”
对于通胀的上升,萨穆杰认为,除了政治人物过度削减传统能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自私导致,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