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受汛情疫情、供给短缺、经济转型压力显现等多重冲击影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4.9%,较二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经济供需两端下行压力均明显加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在多重挑战和风险下,中国经济亮点犹存。9月份消费超预期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的恢复也显示出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信心改善,高技术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多位专家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动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显现
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其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9月工业增速承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受动力煤价格不断创新高冲击,“拉闸限电”现象在9月频发,对生产形成直接制约。在疫情多点反弹及北方主要流域尚处于主汛期的冲击下,生产受到一定程度扰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意愿。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背景下,高炉开工率持续低迷。
付凌晖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疫情汛情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
近期各大机构也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10月16日,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21年全球增速预测值小幅下调至5.9%(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计8%(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基本面依旧强劲,展现出领跑全球的相对强势,经济结构转型则正在路上,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程实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从高增速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点,实体经济减速增质、行业结构深度调整、增长动能新旧转换正处于过程之中,三季度的细节数据也表明,这一过程虽然带来了一些短期阵痛,但也显示出激活经济潜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消费回暖、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复苏回暖,成为经济数据的一大亮点。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平稳阶段,9月餐饮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呈现恢复性增长。9月中秋假期对消费也有一定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
郑后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9月消费数据高于预期。8月受疫情多点暴发的冲击,消费增速出现超跌现象,9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增速向均值修复。今年中秋节位于9月,以及对国庆节进行备货,对9月的消费产生拉动效应。受开学季的影响,9月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位于较高位置,与此同时,受国际油价上行的推动,9月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在前期高位的基础上继续上行。
就业方面,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调控目标。其中,9月份的失业率为4.9%,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虽然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部分产业的劳动用工数量会有一些影响,但由于前三个季度经济总体向好发展,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下行的影响向就业传导尚需一定时间,而且影响的产业领域比较有限,主要涉及部分制造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影响不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三季度的就业数据体现了我国就业市场目前总体稳定,有回暖迹象,特别是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
付凌晖表示,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消费环境也有所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要高度重视解决当前消费疲弱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振消费。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改善环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促进传统消费增长。同时,还要重视解决消费不振背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