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
时间:2021-10-1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国经济三季报已经出炉,不出大多数机构之前的预测,大多数经济数据均出现了超预期的下滑。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三个季度是逐季回落,且有进一步加速倾向,但从一个季度来看,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已经滑出了合理运行的区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更有力、更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供需两端的疲弱导致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下滑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3.1%,远低于8月5.3%的增速和大多数机构的预测,主要原因是生产端受拉闸限电影响较为明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长期目标,一些地方以行政命令而非市场化手段强力执行,采取了“运动式”减碳的粗暴方式,已有超过16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强行要求企业停产减产、停电限电,进行了严格的“能耗双控”,扰乱了供求秩序,加剧了工业生产的非正常中断。

需求方面,全国性的多点散发疫情带来了普遍的旅行限制和更趋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线下消费特别是服务业消费更趋谨慎,使原本的消费修复短期受阻,对经济的短期扰动因素较为明显。积极因素在于,暑期后疫情的良好控制,对中秋假期相关消费的提振较为明显,9月社零同比增速为4.4%,略高于机构的预测,出现了微弱的反弹,但前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长只有3.9%,显著低于正常年份同期水平,成为拖累经济良性复苏的最大掣肘因素。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两大类,一是受楼市调控影响,房地产对消费的带动力不足;二是受芯片供应和中高端消费增长放缓影响,乘用车销售下滑。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下降17.3%,相较2017年9月的峰值下降27.9%,明显偏弱。

投资方面,楼市持续调控压制房地产投资维持回落态势,但制造业继续修复,降雨和疫情对基建施工构成一定不利影响,前三季度月固定资产投资回落速度明显趋缓,录得7.3%的较弱增长,各个分项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未改之前的颓势,同比增长仅为1.5%,两年平均增长0.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3.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2%。投资疲弱对于经济下行的带动非常明显。

9月份出口再次超预期,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9.9%。这一方面与越南等国停摆,以及全球供应链紊乱,凸显中国供应的韧性与可靠性有关;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危机及通胀抬头,叠加圣诞假期的需求拉动及提早备货,再次支撑了中国的出口。进口继续回落,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0.1%,显然和中国低迷的内需与过高的大宗商品价格有关。整体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在于外贸,在于外需的超预期贡献,而这也正是未来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对于外需的过度依赖,使得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超预期下行的风险加大。未来几个月外贸数据仍难以预测和判断,这取决于全球疫情对于供应链的打击,能源危机和通胀的走势,以及美联储taper的节奏。

通胀方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9月份CPI同比上涨0.7%,比上月略有回落,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依然出现较大下跌有关,5.2%的跌幅压制了整体居民消费价格,其中猪肉价格在产能持续释放情况下继续下行,同比下降46.9%,此外,蔬菜、水果也有小幅下跌。除食品和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外,其他六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不至于抵消食品价格的持续弱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均呈现小幅加速态势,这主要是受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和以煤炭、有色、黑色、化工、水泥等产品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行的影响。PPI同比涨幅创出历史新高,也使PPI与CPI的剪刀差再次拉大。

总之,来自于供应的冲击以及内部需求的低迷,共同拖累了三季度经济增速。

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是非典型滞胀

对于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表现和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非典型滞胀:既有明显的增速放缓迹象,但还是正增长;也有明显的物价上涨发生,不过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领域,因此是非典型滞胀。具体有三个特点。

第一,四季度经济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鉴于当前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结构分化、冷暖不均的格局仍将延续,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确实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四季度乃至2022年,中国经济有增长动能弱化、经济增速过快回落至潜在经济增长水平(5-6%)的风险。供给端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约束和成本上升,需求端的主要矛盾是杠杆高企和消费疲弱,两方面都会限制未来经济增长。个人预计,四季度GDP仍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可能会低于4%,全年GDP实际增速大致在7.5-8%左右,远低于年初时各大机构的预测。

消费依然受收入增速放缓、消费热点缺乏、对未来预期谨慎和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复苏缓慢且不容乐观,对房地产的调控也将持续对消费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受制于经济复苏放缓、环保政策、双碳战略压制、上游价格暴涨对下游行业利润侵蚀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投资增速仍将小幅放缓。8月PPI和CPI之间逐步扩大的“剪刀差”也表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