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本月18日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从先行公布的PMI数据和通胀数据来看,经济动能不足,通胀水平持续攀升,PPI与CPI剪刀差再创历史极值。多家国内机构和业内人士调低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期。而放眼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在能源价格飙升和通胀持续攀升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是否面临停滞风险?政策决策者正面临着艰难的局面。
三、四季度经济已经探底?如何看待继续猛涨的PPI数据?经济稳增长和控制通胀如何平衡?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财政政策如何做好跨周期调节?房地产市场的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高层多次提出房地产相关政策,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A股进入牛市第三阶段?如何看待目前的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变化?资产配置如何调整?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
荀玉根的主要观点:
基数和周期共同作用三季度经济增速处在下行区间;
PPI已见顶上游资源价格上涨将是短期现象;
全球紧缩时间延后中国目前存在阶段性宽松空间;
宽货币走向宽信用更好支持经济增长;
配合宽信用政策落地未来半年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加大;
地产政策需要做柔性化处理南向通等渠道进一步调控融资需求;
政策积极变化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市场仍有基本面支撑;
四季度将出现估值修复动能大金融板块值得关注
基数和周期共同作用三季度经济增速处在下行区间
第一财经:荀总好,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前三季度数据马上公布,首席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大部分都低于预期,您怎么来看三季度整体的经济运行的情况?
荀玉根:我认为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看到的数据是同比的概念,也就是说今年的二季度三季度跟去年的二三季度比,由于去年的二三季度经济已经开始起来了,基数比较高,所以导致今年二、三季度的数据相对低一点,这是一个基数的效率。第二个我们可以从经济的周期角度来思考,我们讲经济的短周期可以把它概括称为叫库存周期,一个完整周期大概要经历40个月到45个月,就是平均一轮上升20个月,7个季度左右,下行20个月,7个季度的左右,我们从去年的经济在低点开始起来,到今年一季度本身它回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慢慢的也会有一定的下行的压力。所以说经济增速的这一个季度的下行它有两个因素在作用。一个是这个基数效应,还有一个是经济周期本身的内在规律。当然如果我们再加一个的话,可能跟今年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今年的年初开始提出“双碳”的政策,到后面的“双控”的政策,对于短期经济应该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一财经:三季度或者说四季度是这一轮的您说的周期的一个底了吗?
荀玉根:恐怕还不是。如果从单季度增速来讲,有可能四季度是最低点。但是我们知道今年四季度最低点,它是由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导致的,如果把两个季度做一个平均值,比如说今年三季度和去年三季度平均值,还有今年四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平均值,可能今年下半年三、四季度的平均值也不低,应该都在5%以上。那么明年我们估计经济增长的整体可能也很难有多高,也可能还是在6%以下,5%出头的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经济增长速度明年要出现明显回升是有难度的,可能还是在一个相对不太高的增速的背景当中。
PPI已见顶上游资源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
第一财经:我们再来看通胀,9月份PPI到10.7%了,CPI则有一定回落,怎么看目前继续扩大的两个数据的剪刀差?
荀玉根:应该说它跟9月份本身的“双控”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如果把PPI拆分来看的话,里面涨幅最大的其实是上游的资源价格,尤其是以煤炭为代表。而煤价上涨不是简单的说需求非常旺盛,而是供给跟不上。因为今年初的时候,从“双碳”目标到各个地方提出的能源控制目标压力很大,所以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就会出现在能源的开采这一块的力度是不够的。你既然不够,供需就比较紧张。再加上前期有一些疫情导致了一些煤炭的进口受到一些影响,那就是煤炭供需紧张,所以煤价涨的比较快。煤价的上涨拉动了PPI的上行,所以我们说要分析背后的逻辑可能有这个原因,而这个因素它有一定的属于叫短期现象。我们也观察到现在政策做了一定的调整,比如说加大了一些煤炭的开采,加大了供应,我们预计接下来应该煤炭相关的价格会稳中有降,与此相对应的PPI的数据估计在11月、12月同比增速应该会回落了。
第一财经:所以PPI是一个顶了?
荀玉根:大概率是一个顶。
全球紧缩时间延后中国目前存在阶段性宽松空间
第一财经:其实我们看到通胀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全球现在都面临着一轮通胀。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国家,如何在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找一个平衡?
荀玉根:我们确实观察到了像中国的PPI超预期,像美国的CPI其实也很高,无论是中国的PPI还是美国的CPI其实跟疫情都有关。美国本身它的疫情又反复,就导致了一些生产供应没跟上。而中国生产的一些商品出口到美国,我们发现中间的流程变长了,海运货运花的时间长,所以会出现了一些商品价格的上涨。那么在这种背景里面,各个央行其实是一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