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将失去一个时代,抓住将赢得一个未来。”
日前,南通市委书记王晖强调,就南通而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态势日益明显,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南通市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36.30亿元,GDP总量在江苏省排名第四位,名义增速以6.96%位居江苏省第一位。在首度挤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同时,也让南通市和无锡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根据南通市今年初提出的追赶战略,南通市将“跳出苏中找对手,以开放的胸怀学习苏南、比肩的胆气追赶苏南,在跨江通道、产业发展、开放理念等方面全方位融入苏南,全力挺进全省第一方阵,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随着上海进入长江口发展时代,南通的区域优势日益凸显。如今的南通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苏州,未来将与上海、苏州组成‘长江入海口的金三角’。”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向南跨江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南通的经济总量曾领先无锡,比苏州也只差2亿多元。但到了2020年底,南通的GDP只有苏州的一半左右,是无锡的80%多一点。”何建华表示,尤其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放开发后,上海制造业迅速向苏州市昆山市为代表的苏南地区转移,南通与苏州、无锡两地的发展差距迅速拉大。
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南通市GDP首度超过万亿元,达到10036.30亿元,也是江苏省13地市中第四个挤进“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与之相对比,苏州和无锡2020年的GDP总量分别达到20170.50亿元和12370.48亿元,在江苏省分别位列第一、第三位。
据记者了解,南通正加速融入苏南,并提出了“追赶苏南”的口号。2020年4月,南通先后与苏州、无锡两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速跨江融合。一个月后,南通进一步推动上述两大园区一体化发展,并成立了苏锡通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被赋予“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也成为南通融入苏南的“桥头堡”。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苏通科技产业园区早在2009年便已成立,2011年又建立了锡通科技产业园,“可以说南通早就开始布局跨江融合的发展战略,同时采取了很多举措以融入苏南。”
上述负责人表示,学习苏南,不但要在交通和生态等“看得见的地方”追赶,更要在营商环境和政策体系等“看不见的地方”发力。为此,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成立了一个“借鉴办”,其主要职能是对标苏州等地先进的改革创新经验和做法,在园区内复制推广、先行先试。
据介绍,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已复制推广市场主体容错纠错机制和供地出让双合同监管模式等一批创新举措,今年还将落地不少于30项的复制推广、先行先试和自主创新案例。
与此同时,南通也在建设跨江通道方面持续发力。去年7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建成,沪苏通铁路同步通车,未来南通长江岸线将呈现“八龙过江”的格局。
在何建华看来,未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落地实施,一条新的“沪-苏-通-盐”发展轴将被打造出来,以促进苏南、苏中与苏北协同、平衡发展。
“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与实现省内全域一体化是必然趋势,这条发展轴在三到五年内会基本打造完成,进而改写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何建华告诉记者。
打造江苏新出海口
时值初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以下简称“通州湾示范区”)三夹沙高端临港产业园,海景与厂房融为一体。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和经验积累,该产业园已由一片滩涂地蜕变为12个重大项目落户的临港产业园。
事实上,位于江苏省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北翼的通州湾示范区,规划总面积987.3平方公里,正成为南通乃至整个江苏的新出海口,也被认为是“南通跨越赶超的关键支撑”。
时间拨转至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此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努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南通的发展,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也曾表示,南通是江苏未来的新增长极,这里正在打造江苏新的出海口。这个新的出海口就是通州湾,将成为江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港口,进而整合完善江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强跨江联动发展。
在这背后,江苏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全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超过14%,但约八成的集装箱生成量需要通过陆路运至省外出海。而可建30万吨级深水大港的通州湾,能够补上江苏“江强海弱、核心港口缺失”的短板。
何建华认为,虽然江苏在南京长江大桥下游有不少小港口,比如镇江港和太仓港等,但现在长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所以这些港口实际发展并不如意,海上货轮想要入江必须得从浦东绕一大圈。
“通州湾新出海口建成后,还将跟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