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进入9月之后,以西欧、印度、东南亚为主要表现市场的能源价格突然大幅度攀升,连带刺激美国和加拿大即北美地区的能源价格迅速反弹。国际能源价格的攀升趋势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供应的局势,对正处于国内防疫形势明显向好、制造业需求旺盛和出口订单持续性增长,以及国内城市纷纷启动夜间经济的中国经济来说,也已产生了明显的外部影响。因此,合理地判断今冬明春的国际能源供应局势,对于国际社会的信心有积极意义。
主要能源品种的价格是否到达上限层次
目前,不少国际智库都惊诧于国际能源价格的暴涨,似乎这一轮的涨幅是无底线和无逻辑的。那么,主要能源品种的价格是否已经到达上限层次?这是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能源价格的上涨,不仅影响人民生活,更对制造业产生负效应。
近期,欧洲能源市场拉响了供应警报。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多国政府都向其国会表示了极大的担忧。特别是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电价攀升至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上一轮电价峰值出现在2008年即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发酵期间)。其中,9月德国和西班牙的电价约为前年和去年平均价格的三到四倍。西班牙能源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7日西班牙电价涨至每兆瓦时288.53欧元、单日上涨60欧元,较9月初的120欧元上涨了一倍多。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每个月都出现大幅度上涨,还引发了国际能源投机。
德国和法国的智库人员在交流中还表示,经历了去年的漫长寒冬和今年的高热酷暑后,欧洲能源储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欧洲区域性天然气库存仅为满负荷水平的75%,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出现这样的格局,和欧盟主要经济体预测能力和行业规划能力的下降明确相关;包括体现在全区域停止开挖煤矿和主要依赖国际化天然气进口。
全区域停止开挖煤矿的政治经济学借口,是为了保护欧洲的生态环境和确保社会生活的低碳绿色化;个别国家甚至提出了零碳社会生活指数。于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传统西欧产煤大国在三年前彻底停止了煤炭挖掘;一直折腾着脱欧并成功的英国,在其他政策方面都保持着与这三国的明显距离,唯独在停止煤炭挖掘高度一致。这四个发达国家也要求准发达国家波兰照办,但被断然拒绝了。
主要依赖国际化天然气进口,说到底也是为了自身生态环境的净化。因为天然气相对于煤炭而言虽是清洁性能源原材料,但是天然气的开采也需要产生相应比例的碳元素。那些推崇碳达峰理想的政策制定者们(主要在西欧和北欧)总是在媒体、学校鼓吹区域性停止天然气的开采。但天然气又是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于是只能依赖海外进口。其进口源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等资源国。换言之,生产天然气所产生的碳元素留在这些资源供应国,而消费国最大限度清洁化。
这种一厢情愿的政策设计和进口替代策略,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的几年似乎还贯彻得很自然。疫情暴发以来,有两大欧盟政策设计者预测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是资源产地国家的产能下滑,二是物流业萎缩并导致供应链直接受到冲击波。同时,天然气价格上涨还面临着国际关系博弈。如卡塔尔大学经济学家、卡塔尔政府能源政策顾问阿不杜拉赫曼教授如此表示:石油、天然气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战略商品,其价格的升降并不完全取决于产能和需求,还有地缘政策、国别关系、区域稳定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力。
由于天然气的短缺,乌龙之下的西欧多国发电公司又倾向于使用煤炭,可是又出现了煤炭库存告急和价格上升的新态势。9月28日,到达意大利港口的澳大利亚煤炭交易价格超过了每吨200美元;而之前的峰值是2008年7月的每吨193美元,这样就进一步引发了电费上涨。欧盟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3.4%,创十三年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7.4%,是推升通胀的主要因素。同时,已脱欧的英国电价也大幅上涨。
原本,欧盟成员及英国还设想通过和中东国家的交涉、大幅度增加原油进口,来弥补相关缺陷。但是,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都明确反对增加原油产量,且于今年第四季度不予更改年度产油量。因此,国际能源价格目前还未到上限层次。
当前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下的政策性博弈
在国际原油供应体系中,俄罗斯目前正扮演着重量级的角色,且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达成了战略默契。同时,俄罗斯和伊朗形成了明确公开的战略合作协定,符合其核心利益。这也是美国不能单方面左右的格局。
作为阿联酋曾经的宗主国,英国力图游说阿联酋采取扩大原油产能、增加对其出口的应对方案。阿联酋政府也希望能助力应对全球原油的显著需求。目前油价已经攀升至每桶80美元;如果再任凭其攀升到今年第四季度的90美元和明年第一季度的100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明显的打击,也不利于阿拉伯世界。因此,阿联酋政府建言调整原有计划,扩大年内的原油输出;如果价格稳定在每桶80美元水平,就足以为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带来巨额利益了。但是其扩产设想遭到了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