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滞胀近在眼前?末日博士、IMF等纷纷发出警告
时间:2021-10-14 00:00:00来自:数数道字号:T  T

近日,美国的通货膨胀持续高企,让联储的“暂时性”定性惨遭打脸,而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却在急速降温,上周五发布的9月就业报告严重错失预期就是最新证据。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率,这三者正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经济苦难岁月的典型特征,而那段时间的经济学定义就是“停滞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的警告

在当地时间周二上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当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停滞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肃的警告,报告称,全球经济复苏正在逐渐丧失动力,分崩离析,而通货膨胀风险却在不断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指出,德尔塔变种病毒疫情、供应链紧张、通货膨胀高企、食品和燃料成本增长等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威胁。因此,他们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增速预期从7月间的6.0%调降至5.9%。

他们警告称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因此呼吁各国央行必须对这一风险保持“极高度的警惕”,一旦发现价格压力具有持久性,就应该尽早采取动作收缩货币政策。

整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的判断是,通货膨胀风险正在“趋向于走高”,而经济增长则“趋向于走低”。虽然国际货币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Gopinath)补充说,从当前经济增长的强度来看,现在就断言是否会出现停滞膨胀还为时过早,但是他们对通胀面和增长面的基本评估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国际货币基金的建议是,在价格问题上,央行必须先下手为强,哪怕就业面依然疲软也在所不惜。他们解释说,如果央行显示出迟疑的态度,则其他经济参与者就会对通货膨胀前景更加恐惧。“怀疑的螺旋将遏制私营部门的投资,而后者恰恰就会导致央行最不愿意看到的,不肯提早行动就为了避免的一幕——就业复苏迟滞。”

停滞膨胀已到来?

华尔街主流机构目前依然相信,停滞膨胀虽然是不可小看的风险,但并非特别现实的威胁,然而,也有不少重量级专家的看法要悲观得多,比如“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Roubini)、安联首席投资顾问埃里安(MohamedEl-Erian)等人近几个月来都连续发文,称其实停滞膨胀已经近在眼前了。在最近的网络广播当中,曾经准确预见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投资人席夫(PeterSchiff)更语出惊人,称停滞膨胀已经到来了。

席夫指出,当下债券收益率高企,石油价格飙升,再加上经济数据疲软,这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停滞膨胀。

在席夫看来,疲软的9月就业报告很可能会导致联储在缩减问题上裹足不前,“因为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在联储是否开始缩减量化宽松力度的问题上,9月就业数字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如果联储确实是要根据这一数据判断经济情况是否支持缩减,那么结论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如果联储的决定完全是基于这一数据,那么缩减就不会发生了。正因为如此,我已经多次强调过,在拿走市场狂欢派对的酒杯这件事上,联储永远都只会虚张声势。”

理论上说来,通货膨胀高企的消息再加上经济疲软的数据,对于黄金应该是重大利好,但是这一次报告发布后,黄金最初虽然也是上涨的,但是涨势很快就熄火了。

“债券收益率上扬,只能是因为通货膨胀。这对于黄金按说应该是个利好消息。通货膨胀预期会打压债券价格,同时推动金价上涨。金价现在之所以没有大涨,其实只是因为市场依然相信联储在必要时会站出来对抗通货膨胀。事实上,近期以来,我们每次看到更多显示通货膨胀走高的证据时,金价都会受到打压,因为投资者总是认定联储会有某种行动。这一叙事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联储认为通货膨胀只是暂时性的,但是这一判断是错误的,伴随越来越多的证据让联储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他们就会改变政策,就会变得更加激进。”

事实上,也有不少市场观察家表示,他们担心联储太过激进,让利率涨到过高。席夫对此嗤之以鼻,说所谓联储紧缩过度的风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他们害怕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真正的风险恰好相反。真正的风险是联储在加息之前拖延太久,而等到他们真正采取行动的时候,行动的力度将严重不足,而行动的时间也为时过晚了。”

席夫的结论就是,现在,就业面的情况很是疲软,石油价格在大涨,债券收益率在走高,因此利率也在走高(降低才可能刺激增长),美元指数也下跌了。

“总而言之,疲软的美元加上上涨的消费者价格,上涨的债券收益率和疲软的经济数据,等号后面的答案只能是停滞膨胀。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已经身处停滞膨胀之中了。”

华尔街转向谨慎

近期以来,目睹着经济增长的脚步变得越来越蹒跚,与此同时,石油价格和通胀率却都来到了多年的新高,哪怕是华尔街的主流机构,也不能不开始正视美国遭遇停滞膨胀前景的可能性了。对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人而言,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停滞膨胀岁月绝对是一段痛苦的回忆,而且其影响还覆盖了之后漫长的岁月,总而言之,高失业率、疲软的增长和高通胀这个“铁三角”的封锁,要打破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也就难怪一听到停滞膨胀这个说法,投资者的神经便会变得极度紧张起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