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设计到出口这种制造型企业的关注点,其中上游供给价格的上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昨天我还跟企业家在交流,他们关注的一个就是限电的问题,因为确实是影响到了生产。
但另一方面中国产品仍然是有竞争力的,而且确实短期内也无法替代。其实这种竞争力,以前我们都认为是价格比别人更低,产品质量更好。但实际上我发现疫情之后,中国现在对贸易链的控制能力是在提升的。
因为疫情后电商普及率实际上是提高的,中国是一直以来都很高,在国外同理,而且中国跨境电商也是发展非常快的。所以基于跨境电商的整个贸易链的管理,中国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比如我们有些制造业能转移到东南亚去,但要在线上进行跨境交易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比我们是有系统性的差异的,中国已经走了好长时间,所以当你把出口当作不光是生产过程,而是完整贸易链的过程,你会发现中国的竞争力并不弱。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供给的事情,产能能不能跟得上,确实要看下一步经济运行情况。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相应的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有好的解决。
还有另外一点需求端还是要考虑的,就是很多出口企业还是很关注美联储的政策的。因为今天的外来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联储未来Taper的速率和力度到底有多大。现在外需强,它有好几方面原因,确实流动性很宽松,然后财富效应很明显,因为股市不断在涨,大家都愿意买买买。
如果海外流动性往回收了,导致CPI上涨,可能对外需的需求端有所影响。这倒不是因为我们的竞争力下降,而就是来自于海外政策推出过程当中需求的下降,这个是客观上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