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逐步激活
时间:2021-10-04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中证网讯从2015年11月全国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到2020年11月总计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再到2021年2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在过去5年多来实现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消除贫困”这一历史伟业,创造了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这一举世瞩目的壮举。

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往安徽省北部原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调研了解这个典型传统农业大县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5年多的脱贫攻坚,真正让一个农业大县的农村贫困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已经拉开大幕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则指明了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新航向。

多管齐下攻坚产业扶贫

作为皖北平原上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总人口170多万的利辛县,在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时,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万余户、20.8万多人,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安徽省县域第三。

从光伏扶贫到各类回乡创业项目,从中药材种植、反季蔬菜大棚等多种种植,再到养鱼、养牛、养羊、养猪等多种养殖,从产销对接到电商扶贫、旅游扶贫,近几年利辛县在各级政府领导支持下,通过高效盘活各类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极大地实现了自身产业造血扶贫。其中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战略,则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永兴镇永兴村曾是利辛县90个贫困村之一,已在该村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7年的马大虎介绍,自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永兴镇紧紧围绕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采取三种思路帮助村民持续脱贫。

一是通过资金、技术等方式鼓励贫困户“自种自养”,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脱贫;二是发展各类产业和土地流转,做大村集体收入并带动贫困村民就业;三是在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之外,通过公益性岗位,如沟塘看护、光伏看护、保洁员等,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和基本收入问题。除此之外,覆盖全县的光伏扶贫电站,也能够为贫困户带来每年三到四千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们一个贫困村就有7家经营主体,连续三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全村用工高峰期的务工能够达到400多人”,马大虎表示。目前作为“一村一品”中药材专业村,永兴村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123亩。该村的特色种植、养殖品种,有中药材类的蒲公英、薄荷,反季节蔬菜大棚、泥鳅、桑葚、红辣椒等超过二十种,并同时发动回乡村民兴办了加工高清数据线的小型工厂。

除此之外,尽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永兴村产销对接的新营销方式却并不落后。目前,永兴村不仅有自己的电商服务中心,还有自己的抖音直播。村子的蒲公英深加工产品和花茶等高附加值扶贫产品,在淘宝等平台均已上线。

数据精准扶贫

在基层精准扶贫的落地方面,利辛县城关镇武寨村村支部武峰魁向记者表示,自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该村通过深入的走访了解和摸排,在确保没有遗漏的同时,精心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例如,对因长期重病生活不便的贫困孤寡老人,实行指定人员帮扶照顾,并在规定之外弹性处理安排入住养老院等;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低保资金、光伏看护等长期公益性岗位,予以精准帮扶。目前,武寨村每年在中药材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等村集体收入的70%,均用于贫困户帮扶,其余30%则用于该村的修路等建设。

记者从利辛县乡村振兴局了解到,在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和防止返贫工作上,全县还在抓实基层扶贫信息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数据扶贫”的方式,保证扶贫工作成果。即一方面,通过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等方式,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家庭生产、生活状况,针对户内需求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和信息比对,完善防止返贫致贫预警监测机制。例如,通过建立完善行业部门定期数据共享制度,与民政、医保、卫健、教育、住建、水务、残联等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信息共享,每月将比对分析的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致贫返贫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向乡镇推送。截至2021年8月底,该部门已反馈疑点数据1182条,经核查家庭条件较好不存在风险1147条,落实低保、大病救助等个性化帮扶消除风险35条。

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

此次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利辛县的调研采访中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出色工作体现。而在利辛县,同样有许多甘于扎根土地、勤恳奉献的优秀党组织和党员带头人。

2020年12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自2012年3月作为安徽省第五批选派干部踏上脱贫工作以来,成为了全国扶贫战线上连任三届的基层扶贫“巾帼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9年多的时间里,一举扭转了汝集镇朱集村、城北镇陆小营村两个村子的贫困面貌,也改变了这两个村子里数千人的生活状况。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党总支”的支部带头人,马大虎在介绍永兴村的扶贫经验时表示,永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