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
时间:2021-10-08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我们在2020年2月28日提出《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倡导启动“新基建”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引发各界讨论,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倡导的“放开三孩”也从学术观点上升为政策。《新基建》荣获中组部第五次党员培训创新教材奖。

“新基建”所包含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过去近两年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大投资机遇。

在外部性、周期性、政策性等因素的叠加下,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凸显,而政策要求“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此,发力“新”一轮基建尤其“新基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1、对未来经济下行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5月以来经济再度下行,8-9月经济数据出现加速降温迹象,部分是因为疫情反弹、汛情等短期因素,更主要的是金融信用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大宗商品成本上升等中期因素导致的。

经济先行指标社融、房地产销售、新出口订单等已经连续4个月以上回落;经济一致指标消费、地产投资下滑,基建疲软。

物价数据作为滞后指标尚在高位,这是供求缺口、全球流动性宽松和运动式“减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感受一下近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冷暖情况:

9月PMI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9.3%,落入临界值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46.2%,较上月下滑0.5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落入临界值以下。

9月前28天,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套数和面积同比分别为-31.4%和-32.4%;8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0.3%,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为-13.9%;资金来源回落,8月房企从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的开发资金同比分别增长-19.6%、-59.1%、-0.7%、-6.8%和-8.0%。

9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4%、47.9%和47.5%,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

9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3.5%和56.4%,高于上月2.2和3.0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位于高位区间。

2、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兼顾短期和长期,是实现跨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这几年,中国经济分析研究最需要的是客观专业务实。现在一提到基建有些人就会说是刺激铁公基,这是误解。过去40年,没有适度超前的基建,怎么会有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没有超前的网络宽带建设,怎么会有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印度经济发展潜力释放不出来,很大程度受制于基础设施短缺,道路、桥梁、卫生系统都问题很大。

从历史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尽管当时争议很大、批评很多,但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机场、桥梁,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民生新基建,还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基建。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

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

一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新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地聚集到城市群和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问题,在上述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加强债务约束,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三是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需要不同于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首次公开募股)、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规范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产业政策方面,将新基建纳入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四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