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投业何时再立潮头?
时间:2021-09-3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作为中国创业创新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的今天离不开各路资金尤其是市场化资金的大力支持,创投机构正是这股活力之水的“源头”之一。二十多年来,深创投、达晨财智、基石资本、东方富海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投机构纷纷在深圳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圳创投几乎就是国内创投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创投面临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圳创投业虽然仍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行业地位,老牌头部机构仍然实力不俗,但行业整体实力已然被北京、上海甩在了身后,深圳创投圈内不乏对“掉队”的担忧和“失速”的反思。

曾经引领行业之先的深圳创投业到底怎么了?这个深圳引以为傲的行业遭遇了怎样的难题?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如何才能找到遏制深圳创投业发展下滑态势的那把钥匙?

证券时报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对深圳创投行业深入调查,走访20余家深圳一线创投机构负责人、中介机构。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深圳创投业在募投管退方面面临压力,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急需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力度,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创投机构扎根深圳,以期突破当前困境,再立行业潮头。

深圳创投业整体现趋势性下滑

虽然内外部竞争不断加剧,但关于深圳创投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的评价并没有“大音量”。直至不久前,再次出山担任深圳创投同业公会会长的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组织深圳创投圈开了一场题为“探讨重振深圳创投的发展之路”的研讨会。深圳创投圈对于行业现状的反思和焦虑,终于拿上了台面讨论。

会议开得很务实,与会机构代表认为,当前,深圳创投行业无论是基金设立情况、规模增速、投资市场,还是普通合伙人(GP)的排名竞争力方面都呈现趋势性下滑态势。

“深圳创投行业整体实力在全国是属于第一梯队,但这几年整体的优势正在丧失,和北京、上海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而且也面临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竞争。”陈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受访的多数机构负责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数据不会说谎。从募资角度看,据清科数据统计,2020年在深圳注册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PE/VC)基金约333只,仅比2019年新增14%;基金规模从2019年的903亿元,下滑至811亿元,同比萎缩10.2%。同期,上海PE/VC基金数量从97只猛增至152只,基金规模从637亿元升至1040亿元,同比增幅为63%,基金规模已超越深圳。

不仅中小机构遭遇募资难,甚至连深圳的头部创投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大吐苦水:“就连头部机构的老大,近两年至少要把50%的精力放在募资上,这是从业以来所罕见的,而且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受制于募资端的压力,深圳本地的创业投资活跃度受到负面影响。清科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创业投资案例总数为970例,创业投资金额为934亿元。同期北京为1597例,投资金额为2313.78亿元;上海为1328例,投资金额为1684.40亿元。

资金管理规模方面,深圳本地机构管理的资本平均规模急剧下滑,已大幅落后于京沪。

通过清科私募通数据对比深圳、北京、上海三地近10年与近5年的本地机构管理资本量发现,深圳本地创投机构平均管理资本规模已从近10年的16.19亿元萎缩至近5年的10.58亿元。而上海本地创投机构管理的平均资本规模由16.35亿元升至23.10亿元;北京则从19.82亿元大幅跃升至33.08亿元。

深圳创投业趋势性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深圳当前的大环境对创投人才的整体吸引力相比以前有所下降。

“我们招聘的年轻投资经理、研究员,要不是能在南山科技园申请到公租房给他们住,否则根本留不住。”一家位于南山的主投硬科技的机构合伙人大吐苦水。“最近横琴、杭州招商的人频频来公司,以各种利好优惠政策吸引,包括租金、企业所得税、高管税收优惠、配套基金投资、引入企业专项奖励、子女入学等等,下一期规模在5亿元左右的基金我们打算在横琴注册。”

深圳高新投董事长刘苏华谈及该问题时也呼吁,要加大对创投人才的重视,创投家是企业家的教练,应该受到尊重,给予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在领军人才和相关政策对人才的评定方面给予同等对待。

其次,产业环境的变化,也导致深圳创投业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投资的热门领域,诸如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主要集聚在长三角,深圳缺乏这些产业方面的优势和资源禀赋。

千乘资本董事长熊伟坦言,现在很多半导体项目都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地,经常能遇到深圳机构扎推去尽调。业内人士也总结,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区近三年“产业缺失”,当前三大主流投资赛道(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深圳并不占优,所以投资项目迭代速度落后非常明显。

第三,行业整体受到产业资本的挤压,比如腾讯、小米、阿里等互联网“大厂”的产业基金竞争。虽然这类产业资本巨头对于传统主流创投的挤压不仅只对深圳有影响,但由于深圳之前较为领先,受挤压的效应会比其他地方更为明显。

陈玮进一步表示,特别自2018年底起,因财政出资、存量梳理等客观因素,深圳引导基金的出资节奏放缓,子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